金婉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0 引言
文献[1-3]认为,语言具有社会性和功能性,是用于交际的工具。韩礼德[4]在他的著作中将这一功能性总结分类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1976 年,韩礼德等人所著的《英语的衔接》发表之后,“连贯”由此成为一个理论概念。二十世纪末期,关于语篇连贯的研究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一系列系统理论。语篇连贯是英语教学中一个常见的概念,是写作翻译着重训练的技能。韩礼德和哈桑认为语篇功能在语言教学中意义非凡。CET4 是由教育部组织的大规模标准化考试,在反映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CET4 的官方评分标准为:译文要能准确表达原意,措辞恰当,流畅而较少含有语言错误。因此,大学英语翻译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主位推进相关理论,指导学生翻译出语篇连贯的段落。
1 主位推进模式
1.1 定义
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篇由若干句子构成,依赖一定的语境,从而体现说话者想要表达的完整意思。韩礼德[4]表示,每一个句子构成模式为:一个主位(Theme)+一个述位(Rheme)。最早提出主、述位概念的是布拉格学派,随后该概念又得到韩礼德功能学派的发展。主位即语篇中的出发点、主题对象和旧信息,述位即语篇中的归结点、具体内容和新信息。主位推进模式是由已知信息不断向新信息推进的模式。朱永生[5]认为一个语篇中通常包含两个及以上的句子,而上下句的主位、述位以及主、述位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对语篇的主位推进的分析,有利于掌握信息的流动,推动语篇的发展。
1.2 分类
本文采用朱永生[5]总结的四种主位推进模式,如下所示:(1)主位同一模式:几个句子中,每句都由同一个主位,引出不同的述位;(2)述位同一模式:几个句子中,每句都由各自的主位,引入到同一个述位;(3)延续型:上一句的述位,在下一句延伸成主位;(4)交叉型:上一句的主位在下一句变成述位,或者上一句的主、述位与下一句的主、述位互相交叉。2 主位推进模式与大学英语翻译
2.1 主位推进模式在大学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在翻译的过程中,迅速理解原文,并选择一种合适的主位推进模式来构建连贯的语篇是非常必要的[6-7]。笔者选取2015—2019 年CET4 中的两个极具代表性的段落翻译真题来进行相关论述。例一:选自2015 年12 月真题。原译文对照如表1 所示:
由表1 可知,此例属于主位同一模式,整个语篇有同一个信息出发点,即中国父母。胡壮麟[2]认为:词汇重复可以构成较强的衔接力。不断突出中国父母,并从不同角度阐述他们对孩子的要求,使得主位得以不断的解释和拓展。官方参考译文也按照这样的模式推进,从而形成忠实于原文而又连贯的篇章。
例二:选自2017 年12 月真题,属于主位同一+延续型的主位推进模式,原译文对照如表2 所示:
此例中,原文以“黄山”这个地理名词作为主位,全文基本上是围绕着“黄山”来不断地补充新信息,中间混合使用了延续型的推进,如“这里还有许多温泉,其泉水……”,使得黄山的温泉得到进一步的补充说明,层层递进。参考译文同样采用放射型和延续型,基本延续原文,但首尾两句的主、述位在翻译上则发生了对换。原文的主位是黄山,而译文的主位变成了地理方位或旅游热度。这是由于英语习惯采用前置倒装等来强调某个因素,而中文习惯于平铺直叙的客观描述。
通过上述例子可知,CET4 翻译段落中,存在着多种主位推进模式。它们互相交织,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由此也能给翻译练习和翻译教学带来一些启示。

表1 2015 年12 月真题原、译文对照表

表2 2017 年12 月真题原、译文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