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娟
《汉铎壶》
紫砂壶工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无论是传统的工艺,还是符合现代审美的工艺,均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尤其是紫砂壶工艺美术中的传统文化。根据紫砂壶制作工艺的分析,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可以增加文化内涵,还可以提升整体的美观性,可见,紫砂壶的工艺美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以“汉铎壶”为例展开分析。
一、汉铎壶艺术表现形式
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十分多样化,在数千年的历史文明中,积淀了深厚的艺术创作灵感与素材,主要表现为诗歌、书法与绘画等方面。紫砂壶工艺作为传统艺术形式的一种,在现代社会中受到人们的青睐,主要得益于紫砂壶传统工艺以及文化底蕴。例如《汉铎壶》,作为紫砂壶经典壶型,《汉铎壶》的造型来源于古代器物——汉铎,形状与甬钟类似,但是体积较小。壶身上刻有铭文:“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黄霑《江湖行》)在紫砂壶工艺中融入书法这一元素,可以表达出作者的心境[1]。二、传统文化在紫砂壶工艺美术中的体现
作品《汉铎壶》是以汉铎为灵感来源,作者在工艺设计中加入书法这一传统文化,整壶的形状类似甬钟,壶身圆润,与壶嘴、壶把衔接,上方壶盖与壶身融为一体,壶钮凸起,在视觉上给人一种浑然天成之感。流嘴部分较短,十分小巧,保证出水的流畅性。壶盖和壶身衔接紧密,可以体会到娴熟的制作工艺。汉铎壶的壶钮具有一定的立体感,拿捏适中,壶把部分采用弧形设计,握手更加贴合,与壶身、壶嘴之间贯穿统一,加之壶身上部线条流畅,这与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相似[2]。壶身上方镌刻黄霑《江湖行》,从紫砂壶工艺美术的整体立意角度分析,书法元素与紫砂壶工艺的结合更加和谐、融洽,配合美观、大气的造型,细节刻画方面十分精湛,壶把、壶身之间的衔接融入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使得紫砂壶整体艺术形态更加美观且具有文化内涵,采用的紫砂技艺制作手法存在一定难度,最终呈现的效果也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汉铎壶》在所有紫砂造型艺术中存在较大的难度,不仅考验了制作者对于传统紫砂技艺的掌握,还要在制作、设计阶段保持定力、耐力,方可达到紫砂壶整体通转。对紫砂壶的工艺美感与文化内涵的体现,其中造型对紫砂艺人专业水平、艺术素养的考验相对较强,各个部分的线条不能有一点僵硬,力度也要保住均匀性,以免壶身发生变形,采用花器贴塑技艺也增加了《汉铎壶》的创作难度。
在多元化紫砂壶造型中,《汉铎壶》成型工艺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均是利用全手工拍打镶接工艺进行制作,这与紫砂泥料分子结构以及产品造型要求有直接关系。尤其是《汉铎壶》的壶盖,壶盖部分最能够体现出紫砂艺人的工艺水平。壶盖形状为圆形,具有“通转而不滞”的视觉效果,壶盖与壶身贴合紧密,即便倒茶也不会导致落帽问题。所以对于《汉铎壶》的高难度成型工艺,是其余紫砂壶种类工艺所无法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