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荣
(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西安 710128)
1 课堂评价用语的重要性
在《走进新课程:与教育者的对话》一书中就明确提出,当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应该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体系[1]。这表明现代教育背景下的课程评价应该聚焦于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发展的全过程。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也明确提出教师应该“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重视评价的促学作用,关注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要素[2]”。与2003 年版课标相比,2017 版课标着重评价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注重评价方式的合理性,强调了形成性评价的开展[3]。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建议以及根据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制定的评价建议去实施评价,保证评价内容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评价方式的温和性和科学性,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课堂质量以及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
在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要求,按照新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去实施评价以及提高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评价质量,是当下高中一线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
2 课堂评价用语的发展状况
在20 世纪80 年代之后,随着第四代教育评价的兴起,课堂评价用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教育者的目光。因此无论是关于课堂评价的内涵、作用还是使用方法,都有着详细的描述。国外学者也多采用行动研究法,以期探索在真实的课堂教学环境之中教师如何使用课堂评价语以及使用的状况如何。目前,我国英语课堂评价的研究大多数是基于个案观察或调查,有关英语课堂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状调查及课堂评价改进策略、课堂评价的功能与作用、课堂评价内容以及课堂评价语语言本身的研究。然而,当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师关于课堂评价用语的使用现状仍然不容乐观,教师的重心大多数都放在学生的成绩以及如何提高其学习成绩方面,自然而然忽视了评价语,因而对其的关注低于教学的其他层面。高中学生学业压力较大,他们对于知识之外的情感诉求也高于其他学段,他们更需要语言的支持鼓励来提升情感动机。然而教师在高强压的教学任务以及高要求的教学质量面前,传授知识成为他们的主要目标,使得在使用评价用语时,过于简单、机械,更有甚者,学生在回答之后得不到教师的评价语,且关注层面相对单一,缺乏灵活性,通常情况下教师只会根据学生的回答内容进行对错判断,只关注知识层面的评价,导致评价内容狭窄;除此之外,因教师过多关注学生的知识层面,缺乏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关注。故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教师的课堂评价用语质量,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利用评价语促进学生身心多方位的发展,是当下教学评价改革的重中之重。
3 课堂评价用语的内涵
国内学者对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研究始于20 世纪90 年代。多数学者用描述性定义的方式阐述课堂评价语的概念,如,付鹏(2007)认为课堂评价用语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的时空范围内,教师以口语形式,对学生在课堂内的表现做出的即时反馈性评价[4]。它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 其目的是影响学生的各种学习行为。现代教学论则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5]。因而还有学者给出的解释是在关注课堂教学评价语,关注知识层面内容的同时加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身心状态、情感取向、价值判断等因素。本文认为课堂评价用语是指首先发生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所呈现的各种行为表现所进行的一种口头语言行为,这是教师所表达的一种有情感意向的价值判断并且是一个可靠的有逻辑的结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课堂参与度,促进自身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