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娟 黄冬丽
一、晋语问题及研究现状
20 世纪80 年代,著名语言学家李荣在《官话方言的分区》中第一次提出要把晋语从北方官话中独立出来,并给晋语的定义是“山西省及毗邻地区有入声的方言”。由此可见,入声这个特点是划分晋语的主要依据。但是这一观点一经提出就在学术界引起了一系列对晋语划分标准的讨论,这些讨论持续二十多年之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晋语研究的热潮,并使人们对晋语的认识逐渐加深。关于晋语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晋语划分的标准,也就是入声的问题,即古入声字今大多都读喉塞音。侯精一在李荣先生的晋语定义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解释道:“用这条标准划出来的晋语,从地理分布上来看也是非常合适的。这一大片相连的地区,东边到太行山,西边和南边临黄河,北边一直延伸到古老的阴山山脉。这是相当封闭的地理环境。巍峨的太行山和古老的黄河以及山西南部的太岳山脉、中条山脉作为天然屏障抵挡处于强势的北京官话方言的西进与中原官话的北上。”可见,他认为晋语区的独特的地理环境也是形成晋语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也有学者并不认同这种分法。他们认为,如果只以入声这一特点作为划分晋语的标准,论据并不充分。因为依此标准江淮官话中也有入声,那么为什么却不列入北方官话?很显然这样划分是不合理的。由此看来,晋语问题确实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地分析研究,找出其他的区别特征。对于晋语的争论问题,我比较赞成李荣先生的观点,虽然晋语的主要特点是入声问题,但在晋语方言中还有很多区别于官话方言的特征,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同时也是未来研究晋语划分问题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中原音韵》中可以看出,中古汉语中的入声韵尾/p//t//k/已经全部消失并归入了阴声韵中,发展到现代《中原音韵》中的/m/尾也逐渐丢失,与阳声韵归并。这说明同属于北方的晋语方言较北方官话发展缓慢,而且逐渐形成了一套有别于北方官话的声韵系统。
就府谷方言的研究现状来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相关的方言著作与研究也逐渐多了起来,比如有刘育林的《陕西省志·方言志·陕北部分》,邢向东的《秦晋两省沿河方言比较研究》,孙立新的《府谷方言语音特点》,傅来兮、傅怡然的《府谷方言词语疏证》等,但就整体情况来看,府谷方言的研究还比较零散,并未形成一个系统的研究体系,而且存在不平衡的情况,词汇和语法研究相对较少,落后于全国水平。当然,这也与闭塞的地理环境、对外交流的缺乏以及学术界对此的关注不够相关。
本文发音人为陈憨为,男,汉族,1967 年出生于陕西省府谷县清水乡古沟村,为当地村支书,世居清水乡,方言地道纯正。
二、声韵调
府谷东部方言声韵调系统如下:(一)声母 25 个
p 八兵病 p派片爬 m 麦明 f 飞风副蜂肥饭t 多东毒 t?讨天甜 n 脑南 l 老蓝连路
? 资坐争纸 ??刺草抽茶 ? 年泥 s 丝酸事山
t? 张竹装主 t??初床船城 ? 双顺书十 ? 软
? 酒九 ??清全轻权 ? 想谢响县
k 高共 k?开 x 好灰活
? 月云用药 v 味问热温王 ? 熬安
声母特点:
(1)尖音与团音:t?/t??/? 部分混入?/??/s/中,如:争、纸声母读/ ?/,抽、拆、茶、抄声母读/ ??/,事、山声母读/s/。而原本读尖音?/??/s/的声母仍保持不变。
(2)v 声母:主要是零声母/w/合口呼在府谷东部方言中读唇齿音/v/。如:味、问、温、王等字。值得注意的是“热”/?/这个声母在府谷东部方言中却读成了/v/,这是个特例。
(3)? 声母:府谷东部方言中的? 声母来源于中古疑母字,通常与零声母开口呼结合,如:熬、安,事实上在许多北方官话中,如西安等关中地区也存在这一声母。
(二)韵母 37 个
? 师丝试 i 米戏 u 苦五猪 y 雨? 世知
a 茶瓦 ia 牙 ua 花
? 歌 uo 坐过
?r 二
i? 姐年 y? 靴远
ae 开排鞋 uae 快
ei 赔飞 uei 对鬼
o 我放
? 宝饱 i? 笑桥
? 豆走 i? 油六
??南盐山半 u??短官
??深根升争 i ??心新病星 u??寸滚春东 y ??云兄用
??糖王 i??响讲 u??床双
a? 塔法辣八 ia? 鸭
??盒十热直色 i?? 接急一白 u??活托谷六 y??月橘学局
韵母特点:
(1)府谷东部方言中把普通话读前鼻音in/?n/u?n/的韵母都分别读成了后鼻音i??/ ??/u??/,如:心、新、深、根、 寸、滚、春等字。值得注意的是“云”/ u?n/的韵母在府谷东部方言中读成了/y??/。
(2)前鼻音韵尾脱落,韵母鼻化。前鼻尾/an/uan/在府谷东部方言中全部脱落,韵母带上了鼻化色彩??/u??/。如:南、山、半、短、官等字。
(3)中古入声韵都读为喉塞音/?/。
(三)声调
阴平 东 该 灯 风 通 开 天 春阳平 门 龙 牛 油 铜 皮 糖 红
上声 懂 古 鬼 九 统 苦 讨 草 买 老 五 有
去声 动 罪 近 后 冻 怪 半 四 痛 快 寸 去 卖 路 硬 乱 洞 地 饭 树
入声3 百 搭 节 急 哭 拍 塔 切 刻 六 麦 叶 毒 白 盒 罚
陕西府谷东部方言的声调共有5 个调类、4 个调值,调值分别是:阴平213,阳平44,上声213,去声53,入声3。其中阴平与上声调值相同,均为 213,基于其变调规律不同而视作两个单字调,这符合府谷方言的实际。
(四)府谷方音的历史演变
1.声母的演变(1)古全浊声母的塞音塞擦音变成了清声母,其中平声字读不送气音,仄声字读为送气音。如八、片、多、讨、高、开等。
(2)微母字今读为[v]声母,如味、问、温、王。
疑母字和影母字与开口呼韵母相拼时,今读为[?]。如安、熬、矮、恶等。
泥母字与齐齿呼韵母相拼时,读为[?]。如年、娘、泥等。
2.韵母的演变
(1)咸摄和山摄的部分鼻音韵尾[m][n]两尾脱落,元音鼻化。如南、盐、山、半,今读为[??]韵,短、官,今读为[u??]韵。
(2)深摄的前鼻音韵尾今都读为后鼻音。如深、根,今读为[??];心、新,今读为[i ??];寸、滚、春,今读为[u ??],云,今读为[y ??]。
(3)古入声韵尾[p][t][k]在府谷方言中基本上都变成了喉塞尾[?]。如辣、八、鸭、色、尺、七、活、橘等。
3.声调的演变

阴平浊阳平古音调类 声母 方音调类平清清,次清 上声全浊 去声去清,浊 去声入清,浊 入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