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雄杰
《戟玉》 居雄杰/作
风遇见海,白雾遇见黎明,水墨遇见文人,砂土遇见匠工……而我,在烟雨江南,在陶都宜兴,在紫砂艺术的瀚海里,遇见了方圆,钟情于方圆,从此一发不可收。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方、圆一直都是有着特殊意义的。方为刚,意准则,乃为人之本;圆为柔,通情智,乃处世之法。在美学范畴,任何具象事物都是由方和圆构成,一件物体一旦同时运用这两种形态,并且能够将之完美融合,那这一件物体必然会是极美的统一。正是由于器物实现了方圆和谐,紫砂文化的代代传承、持续升华也就变成了合乎情理的事情。在我的作品中,处处可窥见对方圆和合大美的思考与实践。
创作《雅致》时,我师古不泥古,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稍做调整,充分凸显出方圆相融相济的和谐感。从器型来说,《雅致》本属于方器范畴,但是架构的线条却处处圆融有度,正应了那句“方非一式,圆不一相”。器以四方成体,内蕴福炉之意。壶体呈“上敛—腹奢—下敛”式,颇具虚空观感。拼合壶身的四块泥片转角以圆润修饰过渡,壶身的线面皆流畅地收紧于壶口矮颈处。在这样的设计中,壶体既不失方器的硬挺,又能极大地增加整体的圆润度和饱满感。弯流、圈把皆呈方圆状态,塑嘴把亦张扬有度,赋予器物使用的另一种方式。钮盖衔接平顺,壶底承身,宛若钟乳面面俱到,能接续全壶气韵,落地稳重。整器敦厚简洁,泥色素雅古朴,壶式方中有圆,圆中寓方。置之一室,可泽一室之雅致;置之一家,可旺一家之气运。书斋的案几上,是《雅致》的好去处。日日夜夜间,执此壶品茗,风雅无限。
除去《雅致》,《金钟》也同样是一件方圆奥妙得以淋漓尽致展现的作品。器身整体沿用柱础壶的基础做法,上敛下丰,弧度完美传神,细微区别之处在于弱化了壶底与壶身的衔接痕迹,尽情彰显出线条的艺术魅力。为保证形制完美,遂采用嵌盖工艺,使器魂不流于外,达到质朴纯一的效果。壶身与盖面棱角分明间,又含蓄和解,显示出知止有定、历经沧桑的刚直大气。壶钮似倒立着的缩小版壶身,精致细腻。三弯流胥,昂扬清劲。壶把状似蝶翼,又似慧耳,引人无限遐思。纵观整器,以方塑体,以圆成型,将方圆相融的理念贯彻始终,线条与块面的内在关系把握得当,并顺利将这种关系拢聚成像,引领观者感受一番别样的意趣。
《雅致》 居雄杰/作
《金钟》 居雄杰/作
圆融通达做人本色,亦刚亦柔圆转涉世。紫砂的世界,星光璀璨,于个中驰骋,当兼有圆融与方正之气,这是文人的自我修行,也是匠人对手艺的自我坚守。以宽宏意境和深邃内涵仿型于天地,用技以紫泥,让东方美学之精神与紫砂艺术不断相互渗透、转化、浸润,令精神阅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我认为,这是值得用一辈子去研究和探索的深度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