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嘉
中国民间工艺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中国木雕传承千年而不朽,分布地域广阔。在当今的艺术环境中,各种木雕艺术流派蓬勃发展。除了中国四大木雕外,苏州高雅精致的红木木雕、南京淳朴典雅的古色古香木雕、具有民族特色的云南千川木雕、贵州面具雕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其他地方的文化传统植根于特定文化空间的自然生态和相容的社会环境,这是该地区的特色。木雕不仅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思想、行为、生活方式、价值观,也是研究历史、人文、时代的宝贵载体,是民间艺术中的宝贵财富。此外,各木雕流派的艺术风格各不相同,但均具实用性,且具有相对较高的审美价值,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时,木雕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以雕塑的形式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一代又一代技艺精湛的工匠和民间艺术家大胆前行、开拓创新,随着时间的推移,让木雕不断地拥抱卓越文化的精髓,表达出深厚的文化意义。在新的历史时代背景下,我们需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鼓励传承非遗,积极创新非遗,在瞬息万变的时代要珍视慢手工艺的无与伦比的精致。
潮州木雕是潮汕地区流行的传统民间艺术,是中国宝贵的艺术遗产,2006 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第二大民间雕塑体系。与浙江东方木雕的区别在于潮州木雕往往是经过精心雕琢,再用纯金箔粘上,故又称金漆木雕,这一特点使潮州木雕成为中国独有的流派。潮州木雕是潮州工艺品中最耀眼的技艺,为深层次把握我国传统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历史根基。
一、木雕工艺概述
木雕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秦汉木雕工艺的创新带动了绘画艺术、雕刻艺术的纵深发展。到唐代时,不少流派都创作出了独具特色的木雕佛像作品。明清时期的木工技艺不断发展,贴近社会生活的作品在当时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改革开放后,我国高度提倡发展民间信仰,鼓励木雕焕新进步。2008 年6 月初,木雕正式被纳入第二批国家非遗名录。木雕大多数使用坚硬而稳定的木材作为生产材料。橡木、银杏、樟脑、黄杨、紫檀等树种,适合制作各类木雕。有的地方在木雕上涂画和涂清漆,起到保护和美化的作用。木雕包括粗写、擦除、抛光、上色和自然素描抛光。雕刻刀一般分为两类:一类用于“楔形管”,一类用于凿子。木雕设计巧妙,用途广泛,从精美的古建筑雕刻到实用的雕塑家具,随着生活质量的稳步提升,国民审美能力的增强,具有收藏价值的木雕越来越受欢迎。
二、潮州木雕发展概况
潮州木雕拥有千年历史,最早源自唐宋时期。据介绍,唐朝时期的《灵标一录》中出现了潮州木雕,推测潮州木雕坯的形状是在唐代制作的。经考证,潮州开元寺的斗宫和檐口雕刻是潮州最古老的木雕。潮州木雕在明清初盛,在清末达到顶峰。此时期,木雕既常见于潮州各区的特色建筑上,也用于家具装饰,雕刻工艺成熟,与镀金工艺相结合,有力地呈现了潮州木雕与众不同的精巧性。三、潮州木雕的起源
潮州是毗邻南海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气候温暖,四季分明,特色文化丰富。潮州木雕在这座文化底蕴十分丰富的古城中日益兴盛,其发展与潮州地区独特的社会因素和人们的价值观密不可分。历经宋、明、清,潮州逐渐兴盛,很多名人修建庙宇、房屋以纪念先人,在建筑领域深入渗透人文理念,强有力地深化潮州木雕的人文基础。潮州是我国著名华侨的故乡。潮州的木雕随着这些建筑的建造而不断发展和完善,雕刻技术也变得更加细腻和高深。此外,随着人们信奉神佛的风尚,祭祀神灵成为一种普遍的习俗,促进了潮州木雕的快速发展。
四、潮州木雕的题材及其文化内涵
潮州地区人文氛围浓郁,为当地木雕艺术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素材与灵感。潮州木雕反映了工人的生产、工作和日常生活,题材来自潮剧故事和光荣历史人物。最能体现潮州人文意义的木雕是花鸟鱼虫、海鲜鱼虾的图案。例如,蝙蝠、鹿和桃子被称为“福禄寿”,龙凤象征“龙凤繁荣”,喜鹊和梅树象征“欢乐的角落”,“佛手”是有福的象征,“石榴”象征多子多福。潮州木雕题材丰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浓缩体现,包括潮汕人的传统、文化信仰、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谐音寓意吉祥,揭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丰富而深刻的精神世界。潮州木雕是对真善美的最好诠释,通过简单、流行的主题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揭示了早期人类最原始自然的美好品质。它展示了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真实情感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