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江波
(承德市避暑山庄管理中心,河北承德 067000)
0 引言
承德市北部,武烈河西岸,存在着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宫苑,他被誉为中国皇家三大古建筑群之一,他就是承德避暑山庄,承德避暑山庄是帝王的宫苑,主要是清代皇帝处理政务和避暑的地方,布局大体分为苑景区和宫殿区,苑景区又分为湖区和平原区、山区三部分。是中国古代帝王宫苑,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拥有堂、馆、楼、殿、亭、榭、阁、轩、斋、寺等各种建筑多达一百余处。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始建于一七零三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八十九年建成。避暑山庄内有康熙以四字题名的三十六景,又有乾隆以三字题名的三十六景,合称“避暑山庄康乾七十二景”,塞外的武烈河水悠久的流淌,被引到避暑山庄后,与泉水汇合形成大片的湖水。如意湖以避暑山庄如意湖西岸小亭为标志,康熙将此命名“如意湖”,乾隆将此处又拟定了三十六景之一,搞清楚题名的含义和由来对于研究这座大型皇家园林的设计和造园艺术是有重要帮助的。本文主要针对如意湖的由来做一番考证和研究。1“如意湖”之含义
我国古代园林景点、建筑的命名有着深刻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有些与儒家思想有关,有些与佛教典故有关,有些与民间传说有关,包罗万象,不一而足。其中,与文学名著或文学典故相关的景点名称或建筑名称也有很多,这些景点名称或建筑名称有些是直接取自诗文原句,有些是仿照文学名著的意境,有些是取材文学典故。避暑山庄景点的命名在无形中悄悄地渗透了帝王的思想,帝王们总想长生不老,永享人家的繁华富贵。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不可避免地也反映在清朝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的园林之中。如意湖当然也不例外,他们总想幻想成为神仙,以长享富贵,但是他们并不是一直在幻想,而是希望神仙的胜地变成现实。于是,他们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极力如意湖建造成这样的仙界。在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的诗文中就不难看出他们的想法,因为他们屡称避暑山庄为“仙庄”“仙帝”“仙界”“福地”。乾隆在一首诗中更有“已是洞天传玉简,得教福地续琅环”的诗句,直接把山庄当成神仙所居的福地了。乾隆皇帝在《再题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序》写到:“几政之余,登临揽结,乃知(康熙)三十六景之外,佳胜尚多,萃而录之,复得三十六景,各题二十八字,其中有皇祖当年题额者,亦有新署名者,统前后计之,得列仙福地之数,匪谓造物无尽之藏,盖即由旧之中寓新知之旨云尔”。这就清晰地说明了,乾隆题风景是为了附会道家所说神仙所居住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的神话。也有康熙和乾隆两位帝王想长生不老的寓意。清朝皇帝的主观愿望是想“天上人间储景备”,把人间和幻想中的美景,都吝纳此园。当然难免溢美,但是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实况。其景观异常丰富多彩,足称大观。这和山庄取材广泛,立意不俗是分不开的。
山庄兴建于康熙年间,乾隆年间又扩建,两位皇帝对山庄的建设投入,表现出了对山庄的无限推崇和热爱。“若夫崇山峻岭,水态林姿;鹤鹿之游,鸢鱼之乐:加之岩斋溪阁,芳草古术,物有天然之趣,人忘尘世之怀。较之汉唐离官别苑,有过之无不及也。”此段话出自乾隆的《避暑山庄后序》,此话表达了乾隆眼中的避暑山庄不亚于汉唐盛世时期的离官别院,可见其对山庄的喜爱之情,也正是由于强烈的喜爱之情,康乾两代皇帝都对避暑山庄的景点建设倾注心血,对景点命名更是字句斟酌。其中如意湖是乾隆时期避暑山庄扩建提名的“三十六”景其中重要一景,名字也透露出写实主义的风格,如意湖更是着重突出其建筑自身的功能和特点,御笔亲题“如意湖”也成为避暑山庄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历史财富。
2 如意湖所散发出的人文气息
深厚的人文气息是如意湖的灵魂所在,漫游在如意湖仿佛走进了一座人文历史的博物馆,在领略湖光美景的同时,处处充满了诗书画意。芝径云堤位于湖区的中心,堤分三枝,有两桥连接着环碧、月色江声、如意洲三座洲岛。蹬高望去堤岛宛如一株灵芝仙草静浮在水面上,洲岛如芝叶,长堤为芝茎,又酷似互相连坠的云朵和如意。是康熙四十二年(1703 年)修建避暑山庄之初,首先开挖的工程。然后,以芝径云堤为中心,随着山水的自然之势,挖湖堆山造园。伸向西北的堤上直通如意洲岛,桥的牌坊上挂有康熙御题“芝径云堤”匾,是康熙三十六景的第二景。芝径云堤是仿杭州西湖的苏堤而建的,却不同前者,而是有所创新。康熙在这里题有七言定景诗:“夹水为堤,逶迤曲折。径分三枝,列大小洲三,形若芝英,若云朵,复若如意。有二桥通舟楫”。如意湖上最为著名景点便是如意洲。这段路土山交错绿荫蔽天,路随山转,山尽得屋,是山庄筑山的经典。如意洲是如意湖区中最大的岛,因形似如意而得名。它四面皆水,岛上人工挖湖筑成的土山,林木满植,纵横交错,峰回路转,使岛上多了几分神秘幽深。建筑集中于岛中心,有规整封闭三进院落的建筑,回廊相连,为早期的宫殿。整组建筑不施彩绘极具山居雅致。每一座殿内都有康熙御笔亲题的定景诗,“无暑清凉”“延熏山馆”“水芳岩秀”“金莲映日”“澄波叠翠”均在康熙三十六景之中。“观莲所”“沧浪屿”“一片云”“般若相”“清晖亭”收录在乾隆三十六景之中。如意洲上是康乾七十二景中最多的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