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震 宋永莉
一、孝义吹腔溯源及影戏佚话
常言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风土人情孕育出不同的戏曲形式,在山西孝义特殊的地理条件下,孕育出了孝义吹腔这种独特的皮影艺术,在不断发展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文化产业特点的艺术形式,孝义也有了“皮影之乡”的美称。当地人把孝义皮影称为“灯影”,看皮影戏又称“看灯影”。皮影的创作和制作来源,是在二度空间为平面的创作基础上进行造型设计,用锋利的刀刃在兽皮上进行镂空雕刻,创作出别具一格,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人物艺术形象,饱含着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孝义吹腔当中的曲牌过门由小唢呐领奏,这门尖中带柔的乐器引领了吹腔艺术的发展,在唱腔伴奏、乐器领吹、间奏过门的每一部分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二、孝义吹腔发展的背景及文化认同
每到婚丧嫁娶、节日祭祀,响器班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烘托着当地表演所需要的气氛,每逢佳节,小唢呐的引领使整个村子十分热闹喜庆;在祭祀典礼的庄重时刻,小唢呐循规蹈矩的吹奏,使一切仪式都井然有序地进行着。每当新年来临,锣鼓(腰鼓)与秧歌舞配合着自乐班的伴奏,使原汁原味的孝义秧歌舞步伴随着小唢呐的曲调高亢激情,无不体现孝义人民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春佳节感受浓浓的年味。三、小唢呐在孝义吹腔中的运用与个案分析
(一)小唢呐在孝义吹腔中的地位
孝义吹腔中融合了晋剧的吹打乐器和打击乐器,小唢呐、亮锣、二五眼(铜盘)、晋剧木头等共同参与了唱腔和曲牌的伴奏。其中唢呐在吹腔乐器行语中称“叫子”“眼子”“喇叭”,其演奏乐曲中的主旋律,是戏班中的领奏者。戏班通常为白天为木偶戏伴奏,晚上为皮影戏伴奏,从而衍生出了这种产生于民间、发展于民间的戏曲艺术,这种以吹奏乐器为主导的戏曲伴奏艺术表现出了小唢呐在孝义吹腔中的重要地位。(二)唱腔伴奏时唢呐情绪的把控 —《赵氏孤儿》选段情节分析
《赵氏孤儿》在戏曲作品中,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京剧、豫剧、秦腔、河北梆子等中都有完整的版本,而孝义吹腔中的情节设计也依然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剧中人物塑造鲜明,伟岸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戏剧冲突十分激烈,整个剧本突出体现舍生取义、忠诚正义的道德追求,不管在开场还是在唱腔伴奏中都一直烘托着整个剧目的发展。小唢呐在充分把握伴奏技巧上,运用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之外的特殊技巧“干咽”“指划音”和“齿颤音”的结合手法,给予观众强烈的冲击力和感染力。程婴演唱的情绪是低沉、苦闷的,他以连续不间断的旋律进行为特征,表达了倾诉不尽的忧愁,音调迂回曲折,忽而低沉,如痛苦不堪的遭遇;忽而激昂,如满腔怨气的迸发,小唢呐在不同的音区和不同音色的把控上将观众带入故事情节。在剧中赵氏孤儿与其母分别的情节上,乐队伴奏的编曲配器中突出拨弹乐器和唢呐的拖腔,小唢呐伴腔中的如泣如诉的艺术效果,配合着唱腔歌词表现出人物的痛苦、无奈、挣扎、纠结,使得观众牵肠挂肚、欲罢不能。小唢呐自身巧妙的吹奏技巧和音韵效果,使得剧中的情节得以真实还原,这需要演奏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技巧创作,用心演绎,使唱腔伴奏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这首曲子以四二拍慢板或散板的形式,速度不能过快,表现的节奏也随之变化,同时重视强弱的变化,按照唱谱例1

谱例2

谱例3

腔进入后曲谱上方的力度记号进行演奏,注意每一段每个情景之间的衔接,在情景中的叩门声后,小唢呐需要运用到“干咽”的技巧,达到声音的最弱状态,表现当时心惊胆战的情景,同时每一句的尾音也使用延音或拖音的手法。
乐曲结束的渐慢和乐句反复的叹息,给人以隐痛难言、久久不能平静的感觉,虽然只有短短八小节,表现的情绪却相当深刻,反映程婴受挫的痛苦心情,也揭露了奸权的凶残,表达了对违背正义的愤慨。结尾的渐慢和八度音域的使用,加之小唢呐颤音表现的凄凉,对程婴极度伤感的情绪基调加以强调,音乐在凄凉悲痛的气氛中结束,引人深思,再次展现程婴十五年受尽的屈辱和为了正义保护遗孤的感天动地的精神品质。《赵氏孤儿》被称为中国戏剧文化史上的“《哈姆雷特》”,堪称戏剧经典之作。小唢呐配合突出剧中人物的矛盾心理和扣人心弦的紧张状态,表现出了整个故事的灵魂,其中更深层次的情感流露需要唢呐演奏者常年积累的音乐文化底蕴,才能深刻地演绎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场面。
(三)吹腔伴奏时唢呐的技法调控—《猪八戒背媳妇》选段应用分析
猪八戒背媳妇是《西游记》中经典的场面,幽默诙谐的韵律描述了猪八戒找新娘、娶新娘的情节,唢呐旋律在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每一位听众都记忆犹新。在舞台场景中猪八戒踏步、碎步、跪步的舞蹈形态,搭配小唢呐的语调,把场面演绎得淋漓尽致,乐句模拟音调的形式,有着丰富的层次变化,富有艺术性。吹奏法中有“气滑音”“指花”“气波音”“花舌”的技法装饰及节奏欢快的打音技巧,小唢呐演奏时突出跳音的感觉,吐音技巧中的颗粒性又是在模仿弹拨乐器,运用循环换气能突出吹奏气场连续不断的效果,在剧中音符不同音量调控上都需要做到细致的把握,节奏有强弱快慢,表现出猪八戒谄媚的感觉,根据幽默的唱词对话,吹奏相应的情景。但是吹奏音色不纯,气息不稳定,就会出现破音现象,不但没有达到伴奏的效果,反而破坏了优美的旋律。在演奏富有情趣和幽默的同时,传达的感染力是演奏乐曲的核心目标,这首曲子通常运用在迎接新娘的情景中,一般是小快板的速度,运用大量倚音的技巧,来表现幽默诙谐的风格,从而带动现场热闹的氛围,也能突出小唢呐在整个乐队中的主角地位。有时为了突出情景,演奏者还会即兴表演一些拟声音,如笑声、拟声对话、表情语言等来表现猪八戒背媳妇过程中的搞笑趣事。
通过分析谱例和剧本内容,可以看出孝义吹腔剧目演出的形式、乐队组成以及伴奏乐器的发展与演变,从而对主要吹奏类伴奏乐器唢呐进行曲目分析,得知小唢呐在吹腔伴奏乐队中具有主导地位,在演奏方法上与其他拉弦类乐器相辅相成,统一合奏,使用孝义皮影戏的音乐元素创作,使小唢呐演奏技法呈现出独特的地方戏曲风格。在唢呐演奏声腔化方面,运用了换气手法、特殊的演奏技巧、润腔手法等,吹法上运用独特的滑音、连音、指颤音、指揉音、花舌音等技巧。正是因为小唢呐在吹腔中满足了各种情景的演奏需要,在吹奏内容上范围广,同时也造就了唢呐的绚烂音色。在传统戏剧中开幕前,必须由唢呐来带动整场音乐的开始,而剧情中的演绎,就需要小唢呐声腔演唱者的相互配合,获得良好的舞台效果,不管在祭祀典礼上、丧事上,还是在大婚宴庆上,小唢呐都能被人们灵活运用,这也形成了孝义吹腔中小唢呐独特的风格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