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娟
(太原学院外语系,山西太原 030012)
1 跨文化交际能力内涵
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依据自身对跨文化知识技能理解的交流者,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交际,是一种交际能力。其是由5个部分组成,主要是知识、语境、技巧、效果、动机构成。交际自身与跨文化本身都有一定的交互性,所以跨文化交际要统筹兼顾,重视交流互动。2 跨文化交际的深层差异
跨文化交际主要分为两种差异,分别为深层差异和表层差异,深层差异主要是指人们的价值观念、时间观念、思维方式等。表层差异包含言语以及非语言的差异。2.1 价值观念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是由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不断积累形成的思想准则。多数西方文化主张个人主义,追求个人目标,实现个人利益,不断挖掘个人潜力。所以西方人在面对事物时更加自信,自我拼搏,积极进取,这就是西方人的行为方式。这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恰恰相反,中华文化主张的是集体的力量、群众的力量,群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集体为重,顾全大局,注重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目标。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存在较大的差异,强调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前提下,达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西方国家则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高于社会价值。所以,中国人会更加在意外界对自己的看法,而西方人则更重视自身的想法。西方人倡导在享受生活,中国人是劳动最光荣。2.2 思维方式
人们通常会受到外界及自身行为习惯的影响,形成思维定势,也就是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形成时与国家的文化有关,受到语言的影响。一个民族的文化信仰体现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各民族的文化差异。语言是人们进行思维的工具,无时无刻体现着人们的思维模式,中国传统的哲学家指出人本来就是伦理的,而认为人的本质是进行对事物的认知则是西方的思维方式。人们往往会受到地理环境、社会因素等影响,中华民族更加注重伦理道德,修养身心,提倡中庸之道,是一种内向的思维方式,西方提倡开放自由,是一种外向的思维方式。西方人更加注重局部的发展,更善于逻辑思维。中国人注重全局思维。3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
由于各国的文化背景不同,相应地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也有所差异,同一句话所使用的语言千差万别。以大学英语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交际与为例,使用递进-交互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时,英语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创造出多样化的语境,使学生能够在语境中感受不同角色的交际方式,例如在不同语境的礼貌用语、称呼等。通过对英语语境创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使用英语进行交际,使学生融入到跨文化交际之中。为了丰富跨文化交际教学,教师可以利用中西方的跨文化交际案例,选择学生更加感兴趣的语境,使学生能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要重视给予学生讲解更多的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不同,通过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两个方面,在国家发展过程中,人们形成的思维方式是具有稳定性的,很难对其进行改变,对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要进行交际,需要有更多的理解,接受外来文化,尊重中西方文化差异。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民族的思维是很难改变的,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动机、意识、相关技能,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跨文化交际的培养模式,表现在从递进-交互的方式,更家注重的是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逐渐深入,最终实现质的变化,完成跨文化交际预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