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渠路
(广东省国防科技技师学院,广东广州 510450)
0 引言
2018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长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指出“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专业课程,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堂。” 近年来,各级院校均开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和改革。课程思政的最终目的是要形成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紧密结合、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课程育人。语文是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课程,对弘扬民族文化、体现民族精神、传递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1 语文课程与育人
语文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一样,同属于人文性的课程。张志公在《汉语教学》一文中指出:“语文是一个整体,包括‘语’(语言)和‘文’(文字、文学、文化)两个方面。”一句话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两个重要方面,即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载体,语文教材选篇内容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生活的思考,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学生人格,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高级技工院校、技师学院使用的语文教材均为全国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通用教材《语文》(第三版),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编制,2017年出版发行。教材前言部分开宗明义,指出语文教材编写主要体现三方面的特点:一是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二是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三是激发阅读兴趣并陶冶情操。教材选文注重可读性、实用性和对优秀传统文化、优良革命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2 语文课程思政的现状
目前技工学院的语文思政课现状不容乐观。由于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型技术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人文类型的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尴尬境地。基础性学科的重视程度不高、学校投入建设少、教师力量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等都是制约语文学科发展的因素。语文课程思政开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课程思政未落实到位。目前多数技工院校未达到思政教育体系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在语文学科上,还未把思政内容融入到课程大纲、教学内容和课程实施等各环节中。二是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语文教师仍然觉得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教师应该研究考虑的事情,语文学科只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掌握基本文学知识就可以了,对课程中的育人环节未把握到位。三是思政评价体制还未建立。目前的语文学科教学效果评价更多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程度,忽略思政育人教学的有效性;语文学科的考试大多采用“考试成绩+平时表现”考核方法,忽视综合能力、社会实践等评价方式。3 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好的课程思政,不是生搬硬套,不是强行灌输,也不是思想政治课与所授课程的两节稼接,而是应该如盐融于水,如春雨润物,不动声色,润物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学生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的引导与教育,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获得育人教育。这就要求每门学科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融入这些元素,达到育人效果。要做好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抓好教材、教师、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几个关键点,要做到教材思政化、教师复合化、教学方式灵活化、育人途径多样化、评价体系综合化,使育人效果提质增效。概括来说,要围绕1个中心,做好3个“+”。
3.1 围绕教材中心,挖掘思政元素
以全国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通用教材《语文》(第三版)为例 ,教材共分为8个单元,每个单元5篇作品,笔者以语文教材及教学内容为载体,以思想政治目标为指导,梳理《语文》教材篇目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与映射点,如表1所示:
表1 《语文》(第三版)教材的思政教育元素与映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