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宁
爵士乐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着不一样的表现风格和演奏特点,但每个时期都与打击乐器共同发展是不争的事实。从20世纪20年代的传统爵士乐中的在街上流行的吹打形式到30年代摇摆爵士乐中的即兴演奏和鼓手独奏,再到60年代以后现代爵士乐中的脱离之前的形式限制将节奏打乱进行自由爵士乐,爵士鼓在其中不断吸取精华、弃之糟粕,开辟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乐器道路。爵士鼓虽然是一种无音高的乐器,但同一首乐曲,演奏上千遍仍然可以听出与之前不同的韵味,这是因为爵士鼓可以通过击打的力度调节音量,通过击打位置的不同调整音色的变化。通过细微的变化便可以使整首曲目的体验进行改变,使听众拥有不一样的感官效果。因此,在演奏过程中,要对乐曲背后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对爵士鼓的演奏技法把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爵士鼓简介及技法分析
(一)爵士鼓
爵士鼓是一种综合性的打击乐器,因音译“Jazz”与中文中的“架子”相似,所以被称为架子鼓。爵士鼓最初的形象非常简单,是由小军鼓、大军鼓和军镲构成的。其中小军鼓的作用尤为重要,因为大多数的音色变化和演奏技巧都是在小军鼓上进行演奏。而爵士鼓发展至今,基本的构造已经成型,是由低音大鼓(Bass Drum)、小军鼓(Snare Drum)、两个嗵鼓(Tom Drum)、落地嗵鼓(Floor Tom-Tom)、踩镲(Hi-hat)以及两个强音镲(Crash Cymbal)和一个叮叮镲(Ride)组成。爵士鼓通常为一人演奏,在乐队中通常由鼓手把控节奏和速度,所以对演奏者的节奏和对乐曲理解程度要求较高,尤其是在爵士乐的演奏中,要使聆听者对乐曲产生共鸣,使音乐表现更加饱满,都离不开爵士鼓的节奏把握和力度控制。(二)爵士鼓中鼓棒运用技巧
在爵士鼓演奏中,我们通常说是“打爵士鼓”,所谓的打,是敲击的意思,运用鼓棒在鼓和镲片上进行不同力度和位置的敲击。在爵士鼓的学习中,鼓棒的使用通常是扣腕式和直腕式,而在爵士乐的演奏中,爵士鼓多为标准式的握法。直腕式和扣腕式的特点是手指接触并握住鼓棒,以手腕为轴,两只手有着较高的统一性,强加练习可以更易控制音色,而在标准式的握法中是通过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之间握住鼓棒后三分之一处,虎口发力握鼓棒,无名指垫在鼓棒下方使得控制鼓棒上下发力,通过转动手腕发出声音,右手则是正常的扣腕。在爵士乐的演奏中,应多重视明显的强弱音变化,而标准腕能更好地控制左手的重音效果。在现代小军鼓的演奏中,我们将击打方式分为四种,分别是Full、Down、Tap、Up,在用鼓棒敲击的过程中我们以手腕为轴点。Full stroke(全击)是指将鼓棒抬起至与鼓面垂直90度的位置后垂直击打鼓面后经过鼓面弹起再回到垂直90度的位置,在敲打过程中敲击与反弹抬起的过程要连贯,发出重音的声音。此操作包含两个动作,一是自然落槌,二是弹起,起点与终点是同一个位置。
Down stroke(下击、向下)与Full相似,在敲打时也将手腕扬起将鼓棒至与鼓面垂直的位置后通过手腕带动向下敲击,但与Full不同的地方是敲击过后鼓棒要定在距离鼓面大概两指左右的位置,在敲击过程中发出自然落下的重音。此操作包含两个动作,一是抬槌,二是自然落槌(击打),起点与终点是同一个位置。
Tap stroke(轻击、点击),在现代爵士鼓教学中也被称为魔鬼音符,顾名思义在敲击过程中通过手腕的抖动在距离鼓面两指左右的地方进行击打,小军鼓的音色强弱和鼓棒击打的高度有着必然的关系,所以通过Tap技法演奏出的音色效果必然是轻击。一个动作自然落槌,起点与终点是同一个位置。
Up stroke(上击),Up在英文中是向上的意思,在小军鼓技法中则是弹起的意思,在预备点向下敲击后利用手腕为轴抬到垂直鼓面90度的位置,以上的四种打法也为小军鼓强音和弱音的音色变化奠定了基础。此操作包含两个动作,一是在三寸的位置自然落槌,二是自然弹起回到12寸的位置。以上四种击打方式能够使鼓手提高控槌能力,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小军鼓的演奏效果,也能更好地使用爵士鼓演奏各种风格的曲目,并能灵活准确地呈现乐思。
二、爵士鼓与爵士乐的融合特点
爵士乐诞生于新奥尔良地区,其注重自由创造和彰显个性,最早是黑人的音乐形式后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它不仅仅是乐曲,更是一种包罗万象的文化现象。目前爵士乐有多种音乐风格,每种风格都对应着不同的爵士鼓节奏,而学习爵士乐的鼓手必须从古典风格的爵士乐(Swing)的节奏入手。Swing是爵士乐的根基,大多数人最初听爵士乐也是被摇摆的旋律节奏所吸引,而随着Swing的流行,爵士乐也迎来了黄金时代。Swing译为摇摆、摆动,顾名思义在此节奏中有一种随意放松、自由摇摆舞动的感觉,也体现出爵士乐让人听到后想翩翩起舞的特点。(一)摇摆中的音符
在早期的爵士乐乐谱中,我们经常使用三连音或者八分附点音符进行记谱,但这个三连音与现在的三连音不同的是在摇摆风格中的三连音只打两下,可以看作三连音中的前两拍用连音线连在一起,即第一拍占三连音时长的三分之二,第二拍占后三分之一,也可以理解为分别是三连音中的第一下和第三下,也有人认为和八分附点的节奏感相似,但仔细辨别会发现在音效和时值上有明显差别。而现在的记谱中,通常都记为八分音符的形式,如此一来让人更加方便读谱。但在曲目中有摇摆节奏的标识仍要演奏出三连音的音响效果,例如遇到Med.Swing(中速Swing)、Med.Fast Swing(中等快速Swing)等标识,就算是正常的八分节奏也要按照Swing的节奏风格来演奏。如果在某一乐曲中,无明显标识并使用正常的八分节奏,通常会用“Play as is”或者“Straight 8th”标注。但是也有一些特定的情况,例如在部分吊镲的演奏中仍然使用八分附点的记谱方式。爵士鼓演奏者所表现的不仅是对乐谱的诠释,也是对音乐的理解,爵士乐队是一个紧密的团体,爵士鼓在爵士乐队中更是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带动着乐队内部的节奏调控,而且也能调动聆听者的听觉感官。所以在演奏中不仅要时刻聆听其他乐手的演奏并作出反应,保持乐队整体风格,而且要对自己的演奏部分进行填充,突出爵士鼓的音色特点。
(二)爵士鼓的内部融合及技巧分析
在爵士鼓最初的学习中,基础第一课就是要学会手脚配合,从最初的右手右脚到之后的四肢协调练习。在练习中要学会使用细水长流、循序渐进的练习方法,因为爵士鼓是由很多部分乐件组成,在刚开始的学习中并不能做到将所有乐件都熟练掌握。我们将爵士鼓进行拆分练习,按照线性练习的标准可以先学会手击踩镲和右脚底鼓的配合,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摇摆风格中十分重视重音的效果,尤其是反拍的重音,比如三连音中的第二下就要比第一下略重,突出重音效果,在初级的练习中,可以选择四四拍的基础练习,根据四四拍的强、弱、次强、弱的强弱周期规律,练习中可以选择第一拍和第三拍手击踩镲四分音符,第二拍和第四拍手击踩镲八分音符的Swing节奏,脚踩底鼓四分音符,在初级练习中寻找Swing的律动感,在练习熟练之后可以自行变化手击踩镲的节奏。例如第一、二、四拍使用Swing八分节奏,第三拍仍然选择四分音符等,在演奏中不要机械地进行重复,也要在节奏多样丰富的前提下,保证乐曲的整体的协调性。如此可培养演奏者在演奏中对爵士节奏的敏感性,也能使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在爵士乐演奏中构成摇摆感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稳定的速度,在速度中进行节奏重复的演奏便可出现音乐的动感,所以在练习的时候,一定要跟随节拍器进行练习。在以上的练习过后可以加重踩镲部分的练习。踩镲是由上下两片相同的镲片组成的,它可以通过手击踩镲和通过左脚控制踏板发出声音。通过脚部踩严踏板也被称为闭镲(Closed Hi-Hat),乐谱表达符号中在相应的位置用加号标识,闭镲时的音色颗粒感强,给人紧实的音效特点,能够使人准确地判断拍子速度。而通过前脚掌轻微抬起,使两片镲片分离的演奏也成为开镲(Open Hi-Hat),在乐谱中通常使用空心圆圈标识,在开镲的情况下进行敲击,两片踩镲相互作用发出共振,开镲的距离越大共振的时间也更长,音效也更松散,所以在练习和演奏中,开镲的距离并不会过大,以确保发出最好的延音效果。根据Swing风格演奏中重音特点,可以使用手击踩镲同时加入开镲和闭镲结合练习,例如将Swing风格中三连音的第一拍使用闭镲,第二拍使用开镲结合四分音符的底鼓进行练习,通过此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控槌能力,也能锻炼鼓手的四肢协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