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文学、房子与色彩

  • 作者: 名家名作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4356
  • 贾文成

      打开一扇窗,呼吸文学的气息,吸收文学的光。

      在浩瀚的大漠深处,目之所及,是金色的苍茫。于是,便有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色泽与遐思。光与影,不仅是图画,或者是影像,也可以是文学的色彩。这样的色彩,是作家和读者的想象和感知,角度不同,色彩便有了不一样的颜色和温度。

      网络像吸足了水的海绵,为文学平添了广度与深度。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文学家,每个人都有与人共享、表达文学意念的机会与可能。这或许才是文学本来该有的样貌,也是文学的意义。何谓意义,一部文学作品,读了,觉得心情愉悦,如品一杯工夫茶,口有余香,回味无穷;读了,心生感叹共鸣,仿若寻找到影子与路径,荡气回肠,峰回路转。

      米兰昆德拉说,小说的本质就是照亮人的存在。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爱情与责任,从庸俗的需求,变成精神的驱动力。正如作者所言,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也就越真切实在。这是小说所呈现的魅力和功能。小说所塑造的人物,所描绘的场景,所揭示的命运,就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也像一股清风,飘向山涧河谷,潺潺溪水,萦绕在生命之重里,寻找生命的意义与哲理。

      有人说,文学就像建房子。每一个作家都会按照自己的愿望设计和构想出心中的房子,那房子有可能是茅草房,却有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悲悯与胸襟;那房子有可能是大庄园,有大观园里家族史的印记和呼啸山庄里的争斗、离奇与浪漫;那房子有可能是山间的别墅,或者是城市里的高楼大厦。房子可以简约,也可以瑰丽豪华。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自己的房子,那里或温暖,或软弱,或宽敞明亮,或阴冷灰暗,但终究是心灵的家,是心的居所。

      建文学的房子,所需要的材料是故事、结构、语言。此时,作家其实就是泥瓦匠,用故事作基础,以结构和语言定格调,文学的语言就成了这座房子里最生动的颜色,不同的语言和叙事风格成了作品的魂,正如鲁迅先生那句堪称经典的叙述:窗外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这样的语言和叙述,却被公认为最好的语言,因为他传递出的是一种情绪、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色彩。无论什么样的房子,总是要有色彩的,这或许就是文学的意义,它承载着文学最本真的色调,是人与自然的浑然一体。

      《瓦尔登湖》的小木屋,从森林里吸收精气,找寻的是一份宁静,那是自然的馈赠,也是一种生活的状态,是自然、生命与生活的意义。建一座森林里的小木屋,那也是建在心灵深处的栖息之地,是文学的空气、光和水。

      本文标题:文学、房子与色彩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65423.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