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雪 万义欣
一、南昌国际军乐节概述
(一)南昌国际军乐节概况
南昌是我国的英雄城市,而与之相适应的是每两年举行一次的南昌国际军乐节。南昌国际军乐节是每两年的10月在南昌市八一大道举办的纪念红色岁月以及英雄事迹的大型管乐音乐会,音乐会举办期间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大型管弦乐团均齐集于此,同时我国著名的国家级乐团、地方乐团以及市民乐团、群众表演团队都有参与,可谓是全民盛宴,节目有巡游演出、社区演出参观、晚会等。另外,军乐节为了扩大其影响力,使没有购买到门票的市民观看等,每届除了现场观演外,还采取了江西电视台直播、电视实录以及其他电视台转播等措施,以便全国人观演,传承我国的红色革命文化。军乐节的门票都是十分便宜的,最便宜的低至10元钱,对市民音乐素养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二)市民对南昌国际军乐节的态度
南昌国际军乐节乐团成员主要包括普通市民、专业乐团、学生乐团。南昌市民整体上很喜欢观看并参加南昌军乐节活动,笔者与其中喜欢参加排练的市民进行交流后发现,大家普遍认为参加管乐队排练像是工作之外的放松和缓解压力的好方法,而且也没有因为排练而耽误工作。大部分市民会在军乐节开展之前就安排好自己的工作,抽出时间进行观看;而有一部分市民自己直接参加乐团,他们大都是从年轻时就开始接触乐器,在演奏方面没有太大难度。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市民每天都会抽出一两个小时练习,特别是在军乐节来临之际,为了使排练与工作两不误,很多市民都牺牲吃饭时间,靠啃面包充饥来进行练习。还有一些市民是音乐爱好者,都是参加工作后有了一定经济基础才开始学习乐器,认为难度在于把握整体合奏时的节奏和力度,速度有时会往前赶,力度在合奏中往往不好把握。有些市民认为识谱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市民加强视奏的能力,多学习乐理知识和视唱练耳,提高识谱技能。市民普遍喜欢登台演出,也很肯定指导教师的能力。在进入乐团以后,他们就成为团员,百分之八十的团员觉得自己的演奏能力、视奏能力和曲目情感处理水平都有所提高。不仅如此,通过各种演出和学习交流,团员都开阔了视野,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二、南昌国际军乐节对市民音乐素养的作用
(一)提高市民音准、节奏、识谱等基本音乐技能
南昌国际军乐节每两年举行一次,很多市民进入观演地进行观演,市民通过观演提高了音乐素养,加强了对节奏、音准、乐谱以及音乐的理解,感受到了打击乐器的魅力。每次国际军乐节结束后,一大批市民到相关机构学习打击乐器,从这个现象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他们受到的艺术熏陶与艺术感染,他们会亲自学习、组团排练。笔者从所了解的几位受音乐感染的成员的采访中得知,他们认为打击乐器是比较容易学习的,从跟着指导老师学到自己选择乐器编配伴奏,虽然作为业余音乐爱好者的他们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但乐团指导教师却悉心指导,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在实践中体验打击乐器带来的乐趣。他们自主创编出符合节拍特点的节奏型,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让大家评价是否合适,这样有助于调动市民的积极性,那些评价较低的市民从中可以吸取教训,下次会做得更好。在这个环节中他们的兴趣高涨,个个争着抢着比一比、试一试。(二)提高市民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音乐表现能力、音乐理解能力
参与乐团的市民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是在音乐素养上“未完成的人”,他们工作繁忙,没有太多的乐器练习时间,学习动机不强,这些因素决定了他们学习乐器的困难性;绝大多数队员根本不知道自己学习的意义所在,因此对这个“事项”显得不以为然。但乐器练习不仅需要卓越的忍耐力以及毅力,还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稍见成果,因此一个好的乐器手一定要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音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因为音乐本身正是为人们的审美过程所直接需要的。”①季明:《“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程基本理念分析与实践》,硕士学位论文,沈阳师范大学,2013。众所周知,器乐的练习是市民提高乐感最重要的途径,因为成人的认知体系已经形成,他们对于节奏、音色、节拍、调性这些抽象理论的理解是相对容易的,通过器乐的学习,他们能有效地吸收这些音乐相关的知识点,而且是以一种更加直观且实践操作的方法来学习,因此才会有更加直观的理解与体验。市民积极参加军乐节,在一次次实践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理解音乐,参加排练一些经典曲目,在音乐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的熏陶,从而提高自己的音乐审美水平。(三)提升市民的民族自豪感
市民不管是亲自参加乐团演出,还是通过现场观演等方式进行参与,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红色音乐”盛宴,听到红色经典音乐歌曲,体会到祖国永远不会忘却革命英雄先辈,并使其一代代流传。由此市民更能感知到祖国的强大是因为人们心中有信念,有对伟大民族的自豪感。相比于其他类别的音乐,红色革命音乐更能让人们感知到革命前辈为了民族解放而进行的伟大革命和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鼓舞着当代人,让人们知道即使在现代,仍然应该坚持不屈不挠的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斗,这是红色革命音乐留给我们当代人的精神馈赠,我们应该自豪且光荣地接受这种文化、这种音乐的洗礼。(四)提高市民欣赏美的能力
音乐活动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手段,不仅仅是中小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途径,更是对脱离了学校教育的普通大众市民进行素质教育最为直接且有力的手段,市民通过红色经典歌曲的洗礼与教育,不仅仅对音乐本体知识有了相关认知,更重要的是在思想层面上提升了觉悟,感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到了那些流淌在传统文化中的真知。正如孔子所提倡的那样——“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种礼乐思想就是放到现在也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以及实际意义。好的音乐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的美应该体现在方方面面,无论从旋律美、结构美、意境美、内容美还是从思想美来看,都应该被人们所考量,而不是不加选择地进行学习。从这个层面来看,每年的国际军乐节不失为一种最为有效、最有质量保证的市民音乐活动,这对于推进人们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认识音乐,进而创造音乐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三、对南昌国际军乐节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管乐团音乐质量以及乐器配置水平的提高
任何一个乐团成立的根本在于为市民学员服务,如果没有学员认同它、选择它,进而参与并学习,那么这个乐团的成立就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如何在乐团建立初期就吸引充足的市民生源需要乐团内部管理人员努力思考并付诸实践。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南昌国际军乐节办得很好,而且主办者敢于创新,敢于尝试。与此同时,管乐团是众多乐器的集合体,在学员足够的基础上,就要合理地统筹安排,考虑每个学员负责何种乐器,要符合管乐团的乐队编制,或者接近。这需要指导员在征得市民学员同意的基础上,根据他们所擅长的乐器门类进行统筹规划,由此才可以得到长足的发展①杨善亚:《管乐团的组建与训练专业探究》,《北方音乐》2019年第39卷第15期,第8-9页。。目前各个市民乐团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乐器配备并不完善,有时候很难符合管乐团配置标准,这就为管乐团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但这不是最关键的问题,只要学员有学习兴趣,指导员都可以想到办法。南昌市市民管弦乐团指导员的做法就非常明智,他们在双簧管数量不足的情况下,采用了与之音色、效果相近的管乐器高音萨克斯来代替,两者音色都低沉、深沉,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较为少见的乐器,如巴松与太阳号就可以取代双簧管,以解决双簧管数量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