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震
歌曲《天边》是一首由乌兰托嘎作曲、吉尔格愣作词的音乐作品,该作品质朴的歌词以及悠扬的曲式均能够代表蒙古族音乐的特色[1]。因此,人们通常将歌曲《天边》作为研究蒙古族音乐的典型作品。该作品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将人物的内心情感与自然风景相结合,最终为大家呈现出一曲坚贞不渝的爱情颂歌。
一、歌曲《天边》作品分析
为了能够对《天边》这一音乐作品进行细致分析,本研究主要从四个维度对该作品进行介绍。(一)作品具有规整稳定的音乐节奏
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发展进程进行研究后发现,音乐作品的组织元素能够对歌曲最终呈现的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2]。例如,音乐作品的演唱速度、节拍快慢以及旋律风格等元素均是衡量一首歌曲是否成功的标准。一首能够受到世人传唱的音乐作品不仅需要具备抓人耳目的曲调节奏,更需要有引人深思的歌词内容。因此,当我们对《天边》这首歌曲进行分析时,首先就要对歌曲的组织元素进行整体分析:(1)《天边》这首歌曲一共有三十五小节的主要旋律;(2)歌曲主要使用明亮爽朗的G大调式作为主旋律,其中并未使用转调,作曲家使用2/4拍子的次序来体现节奏的一强一弱,这样的作品其表现形式不仅能够让大家感受到歌曲抒情的一面,也能够让大家体会到作品人物坚定决绝的情感。例如,歌曲《天边》在前奏这一环节中,主要的旋律走势为以弱起拍,为了让大家体会到音乐作品柔和、细腻的情感,作曲家使用先上后下的波浪式旋律与长短组合式的顺分型节奏相结合,通过这样的表现手法可以将歌曲节奏与旋律进行统一规整。除此之外,再与2/4拍进行结合就能够给人一种坚定有力的情感,最终为大家留下无限的遐想。(二)作品具有并列单二部的曲式结构特征
歌曲《天边》作为一首近现代广受欢迎的艺术作品,其不仅代表民族鲜明的文化特色,更是为大家呈现了大草原般的辽阔气息。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天边》这首歌曲在创作中融合了中西方音乐创作手法[3],因此,该作品的曲目结构属于规整对称的形式,且是将G大调作为歌曲主要调性的并列单二部曲式。相比于其他音乐作品,《天边》的歌曲形式较为简单,歌词内容也十分质朴,但如果我们能够继续深挖作品背后蕴含的情感与理念,依然可以有很大的收获。歌曲《天边》的曲式结构没有使用难度较高、变化较大的回旋曲式,也没有用奏鸣曲式来进行表达,因此,作品给人的第一感觉并不是华丽多彩的,但人们却能够在温和质朴中感受到一种雅致,并列单二部的曲式结构能够让作品看似平凡却不平庸[4]。正是由于《天边》这种淡雅而不高高在上、质朴但不复杂华丽的创作手法才让这首艺术歌曲更加独特。
(三)作品歌词具有朦胧缥缈的韵味
《天边》的歌词形式虽然简单朴素,但是如果对歌词内的情感表达进行细细分析后就能够发现作者隐藏的强烈感情,这样的歌词内容对人物情感的刻画入木三分,隐晦而高级。本研究认为,歌曲《天边》主要包含了三部分歌词,分别为:(1)主歌部分为“天边有……双星,……眼睛”,这一部分中作者为了更好地把大家代入人物情感,一般通过第一人称的方式来进行表达。歌词大量采用比喻的手法将大自然中优美的景物与自己的情感相结合,例如,作者将天空中的星星比喻为自己爱人的眼睛,而将山中朦胧美妙的晨雾比喻为自己爱人的温柔情感。由此可见,主歌部分主要利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手法来向大家展示主人公对自己爱人的情意表达。第一部分歌词的副歌将整首歌曲推向了高潮[5]。歌词虽未使用华丽的辞藻,但是文中细腻的表达更让人感同身受。副歌中使用了大量动词来体现主人公的浓烈情感,如:我要跨上、我要登上、我要追逐等,这展示了主人公对于爱人坚定的追求之心。(2)第二部分歌词主要使用了由远及近的表达形式,例如,创作者在描写了天边的景色后,转而描写大树、树荫;描写完远方的风景后转而描写高山、胸襟。在这部分歌词中,创作者为了与第一部分歌词呼应,将自然景色中的大树比喻为自己心中的绿荫,将高山比喻为自己的胸襟,最终让人感受到主人公对心爱之人的情感十分包容。在副歌中创作者写到“采集、编织、追寻”等歌词,这意味着心爱之人对主人公的表白进行了迫切回应,并对二人的未来生活进行了憧憬。(3)第三部分歌词中创作者为了将感情升华,将二者的表白回应推向了顶峰,歌词使用了“我愿”与前两个歌词部分中的“我要”呼应,体现出主人公对未来生活的真诚与希望。由此可见,第三部分歌词呈现了更加丰富的层次感,并为听众带来回味无穷的韵味之美。(四)作品能够反映音乐本体的意境之美
歌曲《天边》采用了先叙事后抒情的表现手法,通过言简意赅的语言为大家展现了主人公的生动情感。然而该作品不仅具有节奏美、曲调美以及歌词美,更反映了音乐本体的意境美。值得注意的是,一首成功的音乐艺术作品需要有丰富的意境美,这就需要创作者将客观景物与人物的主观感情相融合。歌曲《天边》中作者成功地将自然景物与心中所想联系在一起[6-8],最终给予听众极致的享受。在整个曲目中有一部分马头琴的独奏片段,其独特的音色将听众代入至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因此,马头琴能够有效烘托出歌曲《天边》的意境。除此之外,歌曲《天边》的创作者在编制伴奏方面也十分别出心裁。实践表明,良好的伴奏能够推动听众更好地理解歌曲中传达的情谊。因此,创作者在编制《天边》的伴奏时,全曲以运用全分解的织体为主,通过这样的表现形式将音乐从安静的气氛中稳步发展起来,歌曲中还交替使用了不同类型的和弦,从而给乐句带来截然不同的感受。在歌曲的抒情部分,作者还使用了七连音等音乐织体,从而为听众带来节奏逐渐加快、力度逐渐增强的听觉体验,进而促进主人公感情的抒发,并将整首歌曲推向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