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短信平台(九则)

  • 作者: 杂文选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1827
  • 曾几何时,被金钱放大了的文明物种——汽车,在越来越多技术低劣、怄气斗狠、狂妄嚣张的“马路杀手”的操纵下,以其有史以来最凶猛的撞击力,记录着一条又一条令人心惊胆战的社会新闻。天作孽,犹可违;人作孽,不可活。对这个吃进去石油,吐出来黑烟的“骁将”,我们焉有不怕之理?

      (读2007年8月[下]《让我们害怕汽车吧》)

      杨如能(浙江)

      《一封家书》生动地诠释了“儿想娘扁担长,娘想儿想断肠”的民谚。扪心自问:当我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舔犊深情时,何尝想过该学学乌鸦的反哺之举?当便捷的通讯工具在缩短亲人的距离也在淡化亲情时,我们提笔给双亲写封信就真的那么困难吗?

      (读2007年9月[下]《一封家书》)

      王安平(贵州)

      看过罗素自问“我为何而生”?自答“爱、知识、怜悯”。

      我的理解是:爱,很飘渺,却贯穿人的一生,自始至终。

      知识在慢慢的积累中,学会更好的生活,学会更好的爱。

      怜悯,是一种良心发现,是爱的升华,是知识的练达。

      西方文明的诚恳直率PK东方的隐忍,则会让这种排列变得口是心非,仅仅是表面文章。不管喜悦之词是如何排列,只怕现在这些词都已演变成金钱的附属。

      (读2007年9月[下]《华人喜悦之词》)

      欣语心愿(江苏)

      一直以来,都固执地认为,城市不过是农村这块土地上种出来的草。虽然不是杂草,而是修剪平整的草坪,可是拔下来,根须依附的依然是泥土。城市里的人也一样。读书让我们远离了蒙昧和汗水,但绝不是要让我们远离传统和看上去有些朴拙的真情。因为那是培育我们的土壤,里面蓄满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养分。

      (读2007年9月[下]《一位农村父亲对城市儿子的训诫》)

      秦时明月(河南)

      读罢此文,唏嘘不已。世态炎凉的社会,人人明哲保身,不要总感慨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而应该常反思这样的社会世态的出现,“功劳”有没有我的一份?

      (读2007年8月[下]《跟坏小子合作》)

      聂艳玲(山东)

      我曾写出一个选择题让同学选择,选择我和他做朋友属于哪一类:

      A、同道——志同道合的朋友;B、通好——共同爱好的朋友;C、同志——为共同事业而奋斗的朋友;D、同利——共同利益的朋友。

      同学很尴尬没有直接回答。他会发现平时与自己称兄道弟这么多朋友,知心的能有几个?非功利性的朋友能有几个?当你在为自己有那么多的朋友而得意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分分类,此时你也许不得不“莫名惊诧”一番了。

      (读2007年8月[下]《非功利性朋友》)

      刘义杰(山东)

      在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都大力发展本学科的用途,处于弱势的文学更是如此,命题者的良苦用心是令人感动的,但心急也不能牵强附会呀。这样的高考命题不禁让人感叹“高考今日误孩子”了!此时,突然想起李敖的《老年人与棒子》,里面的一个观点,老一辈们到底交给新一代什么样的“棒子”?值得思考。

      (读2007年8月[下]《青袍今日误儒生》)

      刘因明(山东)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当个人的基本生存问题都没有解决的时候他是不会考虑到更高的精神追求的。一泡鸡屎对于别人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一个生活贫困的人来说,只要是能赚到钱哪怕最让人看不起眼的东西也会改善他们的生活。谁能说他们生活压力小,处在社会生活不同水平上的人,他们都有压力,只是压力的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读2007年7月[下]《悲伤的鸡屎》)

      汝晓红(黑龙江)

      这是一种爱的不等式:母亲为儿女付出了那么多,却不愿为儿女添哪怕是一丁点儿的麻烦!在这个不等式中,传递着涓流不止的母爱。而我们却只有在心中风雨来临时才把您想起。母爱太多、太浓、太伟大……我们只能在流泪的思念中,载去我们的祝福和那份迟到的歉意。

      (读2007年8月[下]《尘封的信件》)

      李昭宁(湖北)

      本文标题:短信平台(九则)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83412.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