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短信十则

  • 作者: 杂文选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1492
  • 编者按:“短信平台”栏目开办以来,得到朋友们热心支持。您可以点评近期上旬版的文章,针对文章本身或发散思维,或畅所欲言。个性的,独到的,即是优秀的。字数在一百以内,文末请注明“(读××××年××月[上]《……》)”,并留下姓名及详细通联方式。

      投稿方式:1、发手机短信至13844882250;2、发送“杂文选刊杂志社”至106650120,按系统提示投稿。

      朗朗乾坤,光天化日之下,人民法院职工公然叫嚣:“我代表国家罗汉,花一百万弄死你这个农民。”为何?岂不是滋养这国家罗汉的土地太过肥沃,肥沃的土地没有滋养贫困的农民却开发出诸多的新产品,不由感慨,现如今的世界真奇妙啊!

      (读2008年9月[上]《那个飞扬跋扈的“国家罗汉”正在偷笑》)

      田芳(重庆)

      当今社会被生活招安的只是极少数人,并不是说大多数人还是“激情飞扬”,事实是他们羡慕并渴盼随时被招安。

      (读2008年9月[上]《被生活招安》)

      吴国民(福建)

      遭遇流放与驱逐,保持良知很难;在批判与打压下,让这种良知浸透世人的灵魂更难。但这没能难倒索尔仁尼琴,因为他把一生的精力献给了他所爱的祖国,把人类的良知传递给了他所爱的人民直至生命远去……在人们体内永远会跳动着那颗“俄罗斯的良心”。

      (读2008年9月[上]《有一种良知叫索尔仁尼琴》)

      华海宇(四川)

      初读文章,不信是真的;读完文章,不信是假的;想想文章,不觉心已是冷的。官官相认靠官职;官使民趾高气扬;民见官笑脸相迎—— 令人唏嘘的官本位风俗画!摘下乌纱,“你看我是谁?”、“我看你是谁?”

      (读2008年9月[上]《你看我是谁》)

      舒立新(辽宁)

      不约而同的一声调笑,后面是无数“看客”的冷漠与麻木。在今天,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依然无处不在。这些“看客”为什么就不看看女营业员背后的生活处境?对这样一个小人物,冷漠的“看客”连应有的哀怜都没有。“看客”们的冷漠与麻木留给我们的只有沉重的悲凉感。人情何以如此的冷漠?

      (读2008年9月[上]《不约而同的一声调笑》)

      张奋(广东)

      物质化的生活让我们的心逐渐疏离,我们不相信“见义勇为”,只信奉“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我们忘记了“拾金不昧”,只怀疑“别有用心”,是不是有一天我们要用显微镜去看所有人,再仰天大笑:“让我相信你帮我,不如相信人咬狗!”

      (读2008年9月[上]《我的笔记本电脑弄丢了》)

      王天泓(江苏)

      我们喜欢宣扬自己是礼仪之邦,认同禮尚往来完全合乎情理。但礼何辜?送礼又何辜?有罪的是行贿受贿。身为文化工作系统的“高官”,任副司长的结论下得太轻率。到底是谁在误导下一代以及数量更多的现代人?拿纯洁的孩子说事,把板子打到商品广告上,未免有避重就轻、抓小放大之嫌。

      (读2008年9月[上]《一针见血》第九条)

      欧湘娟(湖南)

      当人们一切都向金钱、权力看齐的时候,知识就会被嗤之以鼻。追逐名利成了时下的潮流,而投身于旧书堆里的人则成了另类。如今社会,“孔方兄”成了一切追求的最高标准。在文化悲哀的时代,一个作家又岂能不尴尬?

      (读2008年9月[上]《作家的尴尬》)

      陈许(湖南)

      媚语,在中国这个亘古以来大兴“中庸”之道的国度早就司空见惯了。而如今,“媚语口红”更加愈演愈烈——小至必须“唱高调,言媚语”的高考作文;大至余王两位“文学高僧”的几篇华美溢彩充斥着“人性关怀”的能“感天地,泣鬼神”的“力作”——中国的“媚语文化圣火”将代代传递,永不熄灭!

      (读2008年8月[上]《“媚语口红”是一抹肮脏的文化血污》)

      赵曙光(辽宁)

      朋友间一顿普通的便饭竟被扭曲成权钱交易,这在现实中也司空见惯,最后是让抓来的小姐埋单了,可谁为这个社会的道德埋单呢?

      (读2008年8月[上]《猜一猜谁来埋单?》)

      韦玮(江苏)

      本文标题:短信十则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84325.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