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院士增选名单泄密后的猜测

  • 作者: 杂文选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3793
  • 从玉华

      关于这件事情,时间是最好的逻辑。11月12日,网络上出现了一份200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的不完全名单。在这份广泛流传的名单中,增选院士为二十四人。

      记住这个时间点。

      11月18日,《东方早报》报道,中科院新闻处就网上流传的“2009年院士增选结果名单”表示,真正的名单将于下月公布,网上的名单应该是一种“猜测和推断”,“可能有一定的命中率”。

      三天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杂志社的任胜利博士在其博客上发布了一份详尽的中科院新当选院士名单,共三十五人。

      也记住这个时间点。

      揭开谜底的日子是12月4日。这一天,中科院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该院2009年院士增选经过推荐、公示、通信评审、会议评审等环节,从二百九十六名有效候选人中最终选举产生三十五名新院士。

      时间的纵坐标外,让我们再看横坐标。网络版第一份名单的二十四人,全部在新闻发布会公布的三十五人之列。网络版第二份名单的三十五人,与最终公布的名单完全吻合。惟一细小的差别是排序不同,官方结果以姓氏笔画为序。

      看来,网络发帖者的确“很强大”,“猜测和推断”竟这般准确无误。小道消息“可能有一定的命中率”,结果命中十环。

      “愤怒!”一位负责平面媒体科学版的编辑找不出第二个词来形容当时看到官方名单的心情。

      有数学爱好者计算着:以候选人数做分母,当选人数做分子,以学部为独立单位计算吻合概率,最终可得到泄密的P值。

      P值,100%。

      中科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每届不超过六十人,增选程序分推荐、资格审查、学部评审和院士选举四个阶段。如此程序不可谓不合理,章程不可谓不严密。

      但锁定今年,各种消息还是不胫而走,风里蒲公英一般飘飘洒洒,且至今无一个部门,或一个相关人士作出解释和道歉。

      没办法,不明真相的群众只能作出种种猜测:

      猜测一,往好处想,这只是一次单纯的泄密事件。新院士增选完成在11月21日前,有人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把名单透露出去了,反正这是大喜事。

      猜测二,往深处想,如果没等正式公布,就泄露了消息,说明评审选举过程很容易被“走后门”,这样就毫无公正和公信可言,也许背后有不为人知的一些内幕。

      猜测三,为什么“网络完全版”与“官方版”有细微差别,很大的可能是:“网络完全版”按得票排序,而“官方版”按姓氏笔画排序。

      猜测四,秘密在哪个阶段泄出?“内鬼”是院士,还是行政工作人员?按照增选程序,最后一轮是院士不记名投票,最先知道结果的一定是参与投票的院士。可能的链条是:院士A告诉了B,B告诉了C,C告诉了D……末了,圈内人任博士发布,让网友先睹为快。

      猜测五……猜测六……这可真像缠人的填字游戏。

      中科院路院长一直表示:“院士选举是严肃的事情,要经得起历史检验,只有让过程公开,才能使结果公正。 ”

      我们比在任何领域都更渴望见到在科学界的公正选举。因为对于公众而言,没有比以科学的名义更天经地义的理由了。

      我们希望赋予科技塔尖的这群人“最高学术称号”时,每一步都公平公正,不要有种种荒诞社会力量的介入和干扰。伽利略早就说过:当科学家们被权势吓倒,科学就会变成一个软骨病人。

      不难想象,当名单最后揭晓的一刻,当选者在那个瞬间喜悦、惊讶的表情,是对一场公正的选举最好的赞赏。“一切都是秘密!”那正是诺贝尔奖长盛不衰的最大因素之一。

      时间是最好的除臭剂。我们期待两年后与新院士的相逢。那时,中科院六十二岁,能更成熟些吗?

      插图 / 秘密 / 佚名

      本文标题:院士增选名单泄密后的猜测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85409.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