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另一种“黑名单”

  • 作者: 杂文选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2745
  • 黎明

      早前,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毛群安说了“卫生部将建立媒体记者黑名单制度”,此言一出立刻引起广泛质疑,他表示“此举是为了遏制极个别媒体污染传播环境”。

      我对他在接受采访时说的这段话很感兴趣:“目前有些媒体记者的不良行为主要包括:为了吸引公众眼球,对卫生部发布的信息反面解读,误导公众;对一些喜欢挑战权威、挑战常识的所谓专家过分关注,推波助澜……”

      记者关注专家,关注什么样的专家,关注到何种程度,似乎在卫生部官员那里也有“鉴定标准”。“挑战权威”和“挑战常识”的专业人员,不一定不对。这里,官员对“挑战者”表示厌恶的话语,和学术评价沾不上边。此话主要显现两个信息:“权威”在卫生部一边;什么是“常识”,也由我们说了算。

      由此,我想到了一位大名鼎鼎的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控制技术》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

      三鹿事件发生后,陈君石论证液态奶是安全的,他这样劝诫公众不要担心:“液态奶里面假如是同样的原料含有了三聚氰胺,做成奶粉以后水分就没有了,它变成一种干粉,所以三聚氰胺就浓缩了。那么在奶粉里面三聚氰胺的含量就高了,假如你喝的是液态奶,它90%以上都是水,所以它的三聚氰胺并没有被浓缩,所以你喝一杯奶实际上变成奶粉只有很少一点点。”

      大家不吃干奶粉,都是冲水喝的,而这样一来奶粉中原来含的三聚氰胺就只有“很少一点点”了。有些网友不相信陈君石原话如此,但他这话是被媒体广泛传播过的,各大网站也都在显著位置重点推荐了,经查证后也不得不信,于是就纷纷表示震惊和愤怒。

      食品安全问题经常曝出,陈院士调子永远不变,就是“情况不错,平安无事”。他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上扬言“这次的三鹿奶粉事件不能称为公共卫生事件”,即便出了再大的事,他还是要说“这毕竟不是灭顶之灾”。

      不是灭顶之灾,食品安全就很不错;不到灭顶之灾,公众就不必担心。若依循此一逻辑,公职人员和专家恐怕什么事情都不用做了。

      陈君石“忠于职守”,作为“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他支持食品添加剂的广泛使用,强力反对取消面粉增白剂。今年6月份卫生部资料称“公布了六批六十四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二十二种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品种”黑名单,而陈君石热衷于宣传“没有食品安全事件是由食品添加剂造成的”。在陈君石眼里,根本不存在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这就等于说卫生部的查处措施没有“科学依据”。

      陈君石一类的专家,即宣传“形势大好”的专家背后,而为此付出代价的,则是被问题食品所毒害的消费者。这种专家,按理应该被纳入黑名单。不过,按一些官员的逻辑来评判,如今宣传“形势大好”的专家,可能很多都在他们的贵宾名单上。

      好在黑名单不只是公权部门才能列,公众也可以有自己的“黑名单”。或许会有一天,民间的黑名单也能发挥作用,甚至能赢得更加重要的地位。

      【原载2011年6月21日《长江日报·长江评论》】

      本文标题:另一种“黑名单”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86504.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