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澳门“红包”带来的思考

  • 作者: 杂文选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3080
  • 朱永华

      日前,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在发表2014财政年度施政报告时指出,2014年澳门特区将继续实施“现金分享计划”,建议向永久性居民每人发放九千元,非永久居民五千四百元,分别较2013财年增加一千元及六百元。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管理学院副教授戴伟表示,澳门直接发钱的做法不可持续,只是在目前的经济状况下的一种选择,但如果作为制度化的手段并不是很好。中山大学社会保障与政策研究所所长岳经纶认为“这是一个懒政的方法”。

      对于两位专家的话,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我们的某些专家、学者,很善于甚至擅长拿我们自己的长处和人家的短处相比,以此不仅显示自己的分析能力,更试图让老百姓对政府或社会的某些不如意表示理解,甚至自我陶醉。实际上,百姓并不需要政府借鉴澳门的“现金分享”。问题是,我们的地方政府有钱了,财政富裕了,是否会有澳门政府的“全民分享”理念?这些年,内地很多城市经济都得到了迅速发展,虽然不像澳门政府那样富裕,至少也可以说是“不差钱”。但是,地方政府钱多了又都干了些什么?政府的办公大楼变高了、变阔了,甚至有了“世界第一县衙”;官员的车子超标了、豪华了,副科级干部的座驾甚至超过“正部级”;官员公款吃喝档次提高了、奢侈了,宾馆酒店容易曝光开始进入“会所”了。在各种费用和项目支出大大超出预算甚至举债的同时,据国家审计局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有87%的市县却在民生项目的投入上不达标。

      我们自己的“紧日子”尚且过不好,专家、学者们有什么理由对澳门的“现金分享”评头论足?把取之于民的税收拿出一部分以现金形式分发给澳门民众,无论如何“不可持续”,政府如何“懒政”,恰恰体现的是最直接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我们不需要从澳门的现金分享计划中“借鉴”什么,但专家学者以及官员确实应从中获得思考:政府在有丰厚的收入之后,未必一定要给全体居民“发红包”,但确实应当让人民群众普遍享受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在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上不但要说得好,更要用实际行动来“讨好”群众。

      【原载2013年11月22日《中国商报·时务观察》】

      插图 / 收入分配 / 佚 名endprint

      本文标题:澳门“红包”带来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88069.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