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一年两千个昆明湖

  • 作者: 杂文选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2813
  • 刘洪波

      《瞭望》新闻周刊上,原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说:“目前我国城市输水管网漏失率在15%左右;若使之降为5%,每年可节水五十二亿立方米。这一数字相当于两千个北京昆明湖的水量,接近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每年规划调水量的一半。”

      城市输水管网流的是自来水。自来水有价,居民和工商用水的15%用于支付管网漏失,人们花在水上的钱,15%用于购买从没被使用的水。供水部门亏本,就要涨价。结果,一方面自来水漏失,一方面自来水涨价。

      涨价经常要听证,说得振振有辞;逢听必涨,做得也直截了当。供水部门从来只说水价低了,买卖不合算,不说管网漏失高,就像管网漏失15%很正常,大家理该埋单似的。现在更进一步,不仅不说漏了水,还要说涨价有利于增进节水意识。这就是倒打一耙了。

      其实,花了冤枉钱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按照环境伦理、生态伦理,有钱消费并不就能心安理得,卖得出钱并不就是合理,只要造成超正常需要地使用环境、造成不必要的生态毁坏,就是伦理上的亏欠。城市输水管网不解决漏失问题,而抬高水价去平衡盈亏,这就是不可容忍的事情。

      不可容忍的水资源浪费,表现不止于高达15%的管网漏失。中国缺水,北方尤甚,故而有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大西线,几线并进。而《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发现,几乎每个北方城市都已建成或规划建设“生态水景”,黄河流域沿岸城市,有的水景面积数十平方公里。北方某省,十几个地级市全部实施了“拦河造湖”工程,至少三个城市提出或建成“环城水网”走马行船。这些水景的水源主要依靠自来水。

      原本是生态破坏,却被称为“生态水景”。现在,一些地方不仅将河流视为“过境客水”,加以截留,就连飘动的云团似乎也成了“过境客云”,有机会就“人工增雨”,不使其游荡到外地。于整个流域的生态而言,于水的自然径流而言,这种“以邻为壑”的做法,岂不是充当了河流水流的杀手?

      南方水多,可以北调,这几乎就是一种共识了。然而,在长江流域,自然水流也已经不再充裕。而前不久,地处长江汉江交汇处的武汉,出现了自来水应急状态,汉江水源水质下降,初步查明的原因是上游来水减少导致水流缓慢,氨氮含量超标。汉江的上游,正是丹江口水库,要保证一泓清水向北流的南水北调的取水口。为补汉江下游水流不足,江汉地区又引江济汉。

      这就是长江中游的水资源现实。看每年两千个昆明湖的城市输水管网漏失,一些北方城市大造“生态水景”的兴致,有没有一点“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的意思?哪里的水是取之不尽的呢?那些被大手大脚地耗费掉的水,是不是明珠暗投呢?

      【原载2014年5月6日《晶报·笔阵》】

      插图 / 今天与明天 / 佚 名endprint

      本文标题:一年两千个昆明湖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88400.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