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追踪“烂尾事件”

  • 作者: 杂文选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4071
  • 何龙

      在年终追踪“烂尾”问题或事件似乎已成新华社的招牌新闻:去年年底,新华社追踪了当年曝出的多起热点事件,其中多件都是从轰动到衰竭最终归于寂静。昨天,新华社又追踪了2014年五大安全事故的问责情况,其答案与去年十分相似——有的拒绝公开,有的尚在处理。

       被新华社搜索雷达扫描到的有:西安幼儿园给儿童服用处方药——公安和宣传部门表示无法提供具体处理结果;奉化居民楼坍塌致人死亡——当地政府拒绝透露政府部门被处分人员;大连中石油输油管起火——事故责任人员处理意见尚待审核;上海福喜涉嫌使用过期原料加工食品——公安机关还在侦办中;昆山工厂车间爆炸致七十余人死亡——事故调查报告已形成,何时公布尚不知。

       这些事件最早发生在今年3月(给儿童服用处方药),最晚发生在8月(昆山工厂车间爆炸),漫长的时间却换不来一纸责任界定。这些事件既非无头尸案,也非千年谜案,本来不需要福尔摩斯和李昌钰这样的神探才能侦破,却为什么迟迟无法“结案”?

       看来时间与技术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追责将出现连带效应:一次事故,一种问题,都不是单纯的一对一关系,而是复杂的一对多关系。许多问题和事故都关联着当地的权力机关,或许在追查责任的人员中就有担责人,我们很难指望这种左手查右手的“自查”能雷厉风行。

       哪怕追查责任的人本身并未涉责,但对这种构成重大影响的事故和事件,当地的行政长官和相关部门一般都害怕影响当地的形象,于是他们大都采取拖延战术,让问题渐隐于时间的脚步声中。

       拖延者还知道,在信息井喷时代,任何重大新闻的轰动期和受关注期都十分短暂,往往是一个重大新闻的浪潮刚刚拍岸,就被接踵而来的另一新闻浪潮所覆盖,而喜新厌旧的记者总是把眼睛瞄向后面那个浪潮。今年3月发生的马航MH370失踪事件可算是个长命新闻,但现在还有多少人仍在关心它的踪迹?

       尤其是今年,几乎每周都有高官落马的新闻。这种新闻尽管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同质性,但高官的知名度和人们对反贪腐的关注,使同质不同人的落马新闻获得轮番的关注。在反贪腐新闻的不断更替中,今年的一般安全问题新闻就被明显淡化。

       但媒体的诉求并非只是抢夺眼球,而更在于通过报道问题促使问题得到解决,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媒体的职责要求媒体人不但要向前找新闻,还要回望问题是否依然存在。新华社记者能在前冲的过程中频频回顾,体现了媒体人的责任感。

       然而在新闻可以影响民意却未必能影响“官运”的社会,记者的“回马枪”也未必都能挑落问题官员。去年新华社追踪的“烂尾”问题或事件,包括河南光山小学生被砍,武汉出现“问题出租车”,山西太原小店区一人大代表被曝“多妻多子”,新疆乌苏市公安局局长被指“包养情人”,重庆涪陵区一干部身陷“艳照门”等问题,有的已有交代,有的迄今尚无回声。这说明了在年终追踪“烂尾”问题或事件的新闻本身,可能也会成为年度的最后一个“烂尾”新闻。

       尽管“回马枪”可能刺空,但媒体人却不能没有追踪问题的执着精神,因为坏事怕传、烂账怕翻,如果媒体只管冲锋而不打扫战场,那么那些未被击毙的问题将永远会在后方扰乱。

       【选自金羊网】

       插图 ? 诱惑的陷阱 ? 佚 名

      本文标题:追踪“烂尾事件”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88942.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