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也足亭”与“可楼”

  • 作者: 杂文选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3069
  • 陈鲁民

      明代学者朱晋甫生平爱竹,品行高雅,没事就在家里画竹、写诗、读书。他在家里植竹百竿,精心培育,还造了个叫“也足”的亭子。他对人解释说:“我能天天伴竹而坐,读书作画,歇于竹荫,怡然自得,耳听竹声,眼望竹影,心满竹趣,可谓人生足也。”他的朋友陶望龄听后深有所悟,也将自己的楼命名为“可楼”,并作《可楼记》说“凡人之大患,生于有所不足。意所不足,生于有所不可,无所不可焉,斯无所不足矣,斯无所不乐矣”。从“也足亭”到“可楼”,其名虽异,其意则同,都是在警醒世人:满足吧,可以了!

      “知足者常乐”,是充满智慧的人生哲学,能得其真髓并积极践行者,都大受其益。但是,曾几何时,知足常乐的美德被人嘲笑为“不求进取”“目光短浅”“胸无大志”。于是,不知足的贪婪,无止境的欲望,就悄悄地爬上一些人的心头,左右着他们的行动,而一旦有了机会,譬如权势在握,他们就会长袖善舞,张开血盆大口,疯狂无忌地聚敛财富,巧立名目地贪污受贿。这些年来,我们见识了许多贪官嘴脸,贪贿的平均数目已从百万迅速上升到千万,如今,涉案金额上亿、数十亿的贪官也屡见不鲜。这些钱他们真的需要吗?显然不是。在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里,外逃贪官辽宁省凤城市委原书记王国强与女儿通话,女儿问他:“你跟我妈都是公务员,你还是领导,咱家缺钱吗?你到底要多少?”问得王国强哑口无言,无地自容。的确,从贪官家里起获的那些成捆赃款,很多根本就没动过,但最后都成了他们犯罪的铁证,成为其走向地狱的台阶。

      试想,这些贪官当初若有点知足常乐的心理,常想想《也足亭记》,多读读《可楼记》,陶冶高尚情操,提升精神追求,遏制贪欲,不去和老板大款攀比豪華生活,何至于走向灭亡的渊薮?其实,国家和政府给他们的待遇已相当不错了,稳定的工资收入,优裕的工作条件,可靠的医疗保障,体面的职业待遇,还有让很多人羡慕的社会地位,可是他们却祸生于不知足,做了欲望的俘虏,最后堕落成人民的罪人。朱元璋曾给臣下算过一笔账:老老实实当官,靠着俸禄过日子,就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若生了邪念,贪欲发作,可能连“一口井”也没了。古往今来,那些被法办的贪官,都是贪心不足,利欲熏心,不择手段地谋私捞钱,当其不义之财如大江大河之水滚滚而来时,也常常就是连同他们自己也一同毁灭之日。这时候,不仅大量的金钱财宝享受不到,就连浅浅“一口井”的水也丧失了。这也就是“因嫌纱帽小,只把枷来扛”那个可悲下场了。

      《菜根谭》说:“夜眠八尺,日啖二升,何须百般计较?”这话有理且实在,想想自己,比比左右,您就满足吧,可以了!

      【原载《检察风云》】

      ● 江苏徐州 水云间荐

      插图 / 后果 / 毕传国endprint

      本文标题:“也足亭”与“可楼”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91024.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