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吃出来的物种“灭绝”是一种耻辱

  • 作者: 杂文选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8583
  • 江德斌

      12月5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官网宣布更新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中,黄胸鹀(俗称“禾花雀”)的评级从“濒危”升为“极危”。“极危”,意味着其野生种群面临即将灭绝的概率非常高。

      在2004年之前,黄胸鹀还被列为“无危”,至今只有短短的十三年,黄胸鹀经历了从“近危”“易危”“濒危”,如今到“极危”的程度,速度之快令人惊诧。上一次引起大众关注的物种灭绝事件,则是穿山甲。在“穿山甲公子”一事引发舆情之際,公众才发现国内穿山甲已经没了,现在连东南亚、非洲的穿山甲都进入濒危行列,究其原因,跟禾花雀的命运一样,都是被国人吃灭绝的。

      就在同日,青岛电视台报道了市民组团挖“海知了”的事情,而据网友和专家所言,所谓的“海知了”是一种叫做“解放眉足蟹”的生物,上世纪七十年代在青岛地域性灭绝,现在刚恢复四年,它们对于沙滩有很好的维护作用。市民担忧,如此滥挖滥吃,“解放眉足蟹”又要面临地域性灭绝了。

      放眼全球,似乎只有中国人才有这么强大的能力,可以将一个物种吃灭绝,这跟中国人口众多、饮食习惯、传统食补文化等有关系。而这一强悍的“吃货”指数,亦获得各国的认同。近年来,每当哪个国家出现物种入侵危机,诸如美国的亚洲鲤鱼、丹麦的太平洋生蚝等泛滥成灾,网上就会掀起国人组团去吃的段子,甚至扬言要将其吃到濒危、灭绝。虽然只是不靠谱的段子,但还是彰显出中国“吃货”的战斗力。

      不过,从现实情况来看,诸如牛蛙、福寿螺、罗非鱼等入侵物种并未被国人吃灭绝,依旧对我国本土物种造成危害,反而是国内的很多物种,一个个被吃得陷入濒危、极危,乃至于彻底灭绝的地步。将一个在地球上生存亿万年的物种吃到濒危乃至灭绝,这是一个非常可悲甚至耻辱的结局,我们应该检讨和反思,如何将“吃货”的战斗力转换成保护物种的动力。

      在我们的饮食习惯、食补文化里,存在诸多与现代文明理念相悖的糟粕,因此,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饮食文化、传统习俗,剔除那些落后愚昧的观念,用科学思维去看待物种资源,拒绝做一个毫无底线原则的“吃货”。政府也要完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滥捕滥吃野生物种的行为,做好物种资源的“守夜人”,让子孙后代还能看到它们。

      本文标题:吃出来的物种“灭绝”是一种耻辱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91190.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