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一家三甲医院的脑瘫治愈神话

  • 作者: 杂文选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0861
  • 刘楚

      位于郑州市二七区的康复前街,盘踞着三家三甲医院和若干大大小小的儿童康复训练机构。在这条街上,可以听到许多患儿的故事,最常被提及的两个字是“封针”。封针,全称为“位点加穴位药物注射疗法”,这种在网络上被打上“残忍”标签的疗法,主要流行于河南省及广东佛山等地。

    绝望的家长与挣扎的孩子



      9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简称三附院)儿童康复科病房见到艾云的时候,她正抱着刚满一周岁的儿子天天站在病房走廊里。这是天天的第三个封针疗程,天天的入院原因是肌张力高。而肌张力高被认为是脑瘫的一种表征。

      在艾云的帮助下,记者亲眼目睹了一次封针的场景。治疗室的小床上,剃光了头发的患儿被一名医生和四五名家属团团围住,几乎不留缝隙。家属负责控制患儿,医生则拿着装满药水的注射器穿过大人手的缝隙,在挣扎的婴儿身上的特定部位扎入拔出,扎入拔出。平均三到五秒扎一次,每扎四五针换一支注射器。从头部开始,然后是后颈、四肢、腰部,一次封针患者需要被扎入几十至近百针不等,持续时间十分钟左右。结束后被抱出治疗室的婴儿大多顶着一脑袋的棉花球,血斑隐隐约约,脸上挂着泪,有些已经哭得没了声音。

      在病房里充斥着一种感觉: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孩子的痛苦,但却不得不这么做。因为到这里来的人们相信:忍一时之痛,孩子病能好总是值得的。

    传说中的“治愈”



      三附院的宣传文章称:儿童康复科名誉主任万国兰创立的“封针疗法”,让脑瘫从不治之症变成了可治之症,挽救了数以万计的患儿,填补了国内空白。甚至有因重症脑炎造成的几十个植物人,也被(封针)成功唤醒,重获新生。

      对此,拥有二十七年经验的儿童脑瘫治疗专家孙成彦教授表示,一直到今天,现代医学专家仍然认为脑细胞的死亡是不可逆的,因此脑瘫仍然无法治愈。

      在记者接触的七八组家长中,唯一确诊为脑瘫的患儿依依,不仅没有治愈,还曾遭到拒收,还更加恶化。“我最对不起女儿的就是送她去封针,眼泪都流干了,其实一点儿用都没有。”依依妈妈李梅说。在封针治疗一个半月后,依依因癫痫发作终止治疗。

      李梅记得,在三附院儿童康复科病房,患儿大多不是脑瘫,“一些看起来很精神的孩子也被送进来。”艾云同一个病房里,三个孩子都是因为肌张力高住进来的。除此之外,脑损伤综合征、缺血缺氧性脑病也是常见的病因。

      曾经,在三附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刘雅宁半岁左右的儿子壮壮也被诊断为肌张力高,轻微脑损伤,医生建议立即住院封针治疗。然而,对于所谓的“脑损伤综合征”,著名儿科专家鲍秀兰告诉记者,“并不存在(这种疾病分类)。”

      多年来,鲍秀兰的儿童门诊接诊过不少在外地被诊断为肌张力异常、有脑瘫风险、需要康复治疗的孩子,到了北京一诊断发现肌张力都正常,并不需要过多干预。鮑秀兰说:“有些人(医生)不懂怎么判断肌张力,如果怀疑是脑瘫,一定要有明确的脑损伤,没有脑损伤的就不是脑瘫。”

    诊疗乱象中的盛宴



      李梅离开郑州时,留下的,除了封针时依依的惨烈、癫痫发作的痛苦,还有近十万元开销。

      脑部肿瘤专家杨学军曾经说过,“难治的疾病,一定会成为伪科学的盛宴。”这句话放在脑瘫治疗中同样适用。河南驻马店市一位脑瘫患儿的家长曾反映:“现在治疗儿童脑瘫的办法真多,又是神经修复、手术治疗,又是药物、康复训练等,还有医院搞干细胞移植,弄得我们东奔西跑给孩子治病,钱没少花,病也没治好。”

      【选自澎湃新闻】

      本文标题:一家三甲医院的脑瘫治愈神话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92606.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