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良心

  • 作者: 杂文选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5429
  • 米丽宏

      

      

      诚实之心、助人之心、孝悌之心,都可归为简单的“良心”。

       “良心”二字,寥寥十几笔,却是一切优美人性的基准。它更是心底坚守的原则、底线,监督、矫正,捍卫着一个人的行为与理智。

       学者许衡和几个朋友走在荒郊野外,大家口渴难耐,纷纷摘路旁的梨子解渴,许衡却坚决不吃。他告诉自己:“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他心里的“主”是什么?无非是一种尺度、一种坚守、一条底线。

       普通人选择清白做人、老实做事,并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多么高尚,而是因为做人的本心。

       我所在小区内有家水果店,不仅价格实惠,结账时老板还会把零头抹去。如果顾客拿回家的水果切开是坏的、生的,水果店还会退换。有人劝他,差不多就行了,老这样做,不是要赔本的吗?店老板说:“大家是因为相信我,才上門买东西,让顾客承担损失,我心里不安。”

       世间最宝贵的财富,莫过于心安。作家钱锺书曾说:“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是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无挂碍即心安。心安,便是你的良心安然。

       当然,人心时常处于变化、变动之中,很容易为私欲所蒙蔽。有些人明知违背良心,却依然选择作恶,因为利害计算压过了是非之心。

       一位印第安人这样说:“良心,在我身体里只不过是个小三角形的东西,每当我犯了什么错,它就在里面乱碰乱撞,把我折磨得要命。如果我继续犯错,它撞得更凶,把几个角都撞得面目全非时,也就不感觉痛了。”

       有两个成语道出了人心之“危”——利令智昏、丧心病狂。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实中,有些人的良心,在面对声色、势利、诱惑围猎时,有可能会丧失。那个稳坐心中的“三角形”,在一番围剿之中,会慢慢坍塌。

       鲁迅先生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杂文《恨恨而死》:“古来很有几位恨恨而死的人物……我们应该趁他们活着的时候问他:诸公!……您在半夜里可忽然觉得有些羞,清早上可居然有点悔么?四斤的担,您能挑么?三里的道,您能跑么?”他们如果细细地想,慢慢地悔了,这便很有些希望。”

       为什么“悔了”便有希望?因为还有良心在,那个“三角形”会令他反省反思、自觉自律。

       【原载《风流一代·青春》】

       插图 / 知恩图报 / 佚 名

      本文标题:良心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94208.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