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警惕“挂牌”变“发帽”

  • 作者: 杂文选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5557
  • 唐剑锋 逸凡

      过去有一个时期,牌子满天飞。居委会门前、村委会门前,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牌子,有的挂十几块牌子,有的挂几十块牌子。有人说过一个笑话:有的居委会、村委会门前牌子挂不下了,只好上级来查什么就挂什么。后来,中央旗帜鲜明地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千方百计为基层“减负”,于是,一些可有可无的牌子便摘了下来。居委会门前、村委会门前,也便清净了。

      近日,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继“一个村委百块牌,仨俩干部撑场面”的“挂牌风”之后,一些地方又兴起了“乡村涌进各大员,人少帽多分不完”的“发帽风”。矛盾调解员、基层网格员、法制宣传员、信息排查员、治安巡查员、防火护林员、禁烧协理员……应有尽有。形式主义,总是最擅于变换“马甲”,刚刚摘下来牌子,就换上了一顶时尚的“帽子”。不过,是“只见帽子不见人”,直到用时才见“帽子”底下有人。而一些上级部门却以为看见了“帽子”,工作就有了着落,就落实下去了。

      “牌子風”换成“帽子风”,是形式主义的又一“发明”。一段时间以来,“发帽”变成了工作落实,变成了“责任到人”,变成了“压实责任”。有些部门打着“服务向基层延伸”“打通最后一公里”等旗号,向乡村延伸部门触角,其普遍做法是设立“某某工作站”“某某调解室”“某某理事会”,仿佛有了阵地,就有了服务。不承想,各地好不容易花费大力气整治“挂牌风”后,又“按下葫芦浮起瓢”,“发帽风”就这样悄然兴起。

      据说,“发帽风”起源于设立承担综合职能的基层网格员。这是一种精准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由于颇有成效,便泛滥到各个部门都要在乡村设岗定员;部分地方财政紧张、资源有限,只能在每个村、每个社区干部头上戴一摞的“帽子”。这摞“帽子”,五花八门,什么都有,需要哪顶戴哪顶。一名干部头上,一名工作人员头上,摞着这么多“帽子”,谁能承受得了?也只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需要哪顶戴哪顶了。《新华每日电讯》披露:一些村干部,白天是法制宣传员,晚上是治安巡查员,农闲时是防火护林员,农忙时又成了禁烧协理员。帽子满天乱飞,干部分身乏术,岗位形同虚设,基层苦不堪言。“发帽风”其实是形式主义的一种变种。在一些领导眼里,“帽子”发下去,名单报上来,就成了共建共享、精细治理、延伸服务。

      “挂牌风”与“发帽风”,本质上并没有多大差别。只是这身“马甲”披上科学的外衣后,显得更时尚,更现代,更适应形势,才更能招摇过市,活得有滋有味。如果不及时制止“发帽风”,“减负、免责、强权、赋能”就会被“压实”的“帽子”毁掉,有限的资源就会空花在好看的“帽子”上,真抓实干、务实求实、实事求是就会被花里胡哨的“帽子”掩盖住应承担的本职工作。“帽子”多了,就是负担,就是浪费,就是压力,“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帽子”一多,工作起来,就只能顾此失彼,就只能疲于应付,就只能“哪黑哪宿”,就只能耽误正业、荒废主业了。

      工作是干出来的,业绩是做出来的。形式主义注定干不成事。我们要警惕“挂牌”变“发帽”,直面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脚踏实地、久久为功。

      【原载《共产党员》】

      本文标题:警惕“挂牌”变“发帽”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94694.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