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心里的 “罩”

  • 作者: 杂文选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1477
  • 丰家雷

      

      大千世界,千奇百怪。有两种动物的“特性”令人捧腹,且值得深思。

      越不过的玻璃罩

      谁才是动物界的跳高冠军?专家告诉我们是跳蚤。居然就是那个吸血成性、传染疫病、人人讨厌的小昆虫。生物科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就是把跳蚤放进一个玻璃杯中,跳蚤轻而易举地就能跳出来;再把玻璃杯上面放一个玻璃罩,跳蚤一跳就碰到玻璃罩上,每次都是如此,跳起来——碰到玻璃罩——掉下来。几经反复,跳蚤开始变聪明了,它开始根据玻璃罩的高度调整自己跳跃的高度,结果跳蚤再向上跳的时候,就再也没有被碰撞过。

      过了一段时间,科学家把玻璃罩取了下来,跳蚤却再也跳不到原来的高度了。

      在这个试验中,跳蚤给自己的心里设了限,能跳多高不是依据自己的跳跃能力,而是取决于玻璃罩的高度,久而久之,就习惯了,麻木了。这只跳蚤不是不能跳了,而是缺乏成长型思维,跳跃能力自然减弱了,这种现象就是“自我设限”。

      执拗的加鲁鼠

      美洲沙漠中有一种加鲁鼠,滴水不进照样能够生存。它不是不需要水,而是长期生活在没有水的环境中已让它不会喝水了,只能从多汁的草或是仙人掌中获取水分,并在体内贮藏。

      有动物爱好者做了个试验,把一只加鲁鼠圈起来,并将这区域内的所有植物全部除掉,只剩下光秃秃的沙土。时间一长,随着体内水分的减少,它开始躁动起来,不停地撞击挡板,渴望离开。这时候,人们挖了个水坑,可令人吃惊的是,加鲁鼠竟然对水坑里的水视而不见,无动于衷,还是依旧想逃出去。后来,人们干脆把这只加鲁鼠抓住,直接往它嘴里灌水。可是,被灌水后,加鲁鼠还是冲向挡板,拼命想逃出去。出于无奈,只好把它放了,结果,它飞快地跑出去找到一株仙人掌大吃特吃。

      放著身边现成的水不喝,非得按照它原来的方式来补充水分,着实令人费解。

      习惯成自然。每种行为,无形中都是习惯使然。这只跳蚤和加鲁鼠被“习惯”左右了,把习惯当成了规矩。心里的玻璃“罩”固定在了跳蚤、加鲁鼠的潜意识里,同时也“罩”在了它们的心灵上,成了它们心理上的天花板和依赖路径。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也是可怕的。思维很容易跟着习惯走。习惯足以改变人生。好习惯会让人终生受益,不好的习惯也会让人吃尽苦头。不同的习惯决定了不同的人生结局。最初的习惯,往往只是一种顺其自然的强烈意识,时间长了,就极易迷信过往的成功经验,如同形成了条件反射,再也难以改变了。天长日久,思维定势一旦形成,习惯就成了规矩,人们就很少再想起当初为什么是这样,如果不这样,还能怎么样呢。遇到什么事情都是跟着习惯走,对新的事物就难以再接受了。

      我们为什么普通?就是因为我们想问题、做事情总是习惯于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不自觉地在原来的条条框框里徘徊,从来不敢越雷池半步,一切都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惯性思维的经验主义是创新道路上最大的障碍。

      事实上,在任何一个旧事物衰亡的密码里,往往都隐藏着另一种新事物兴起的基因。

      做领导的总是习惯性要求下属一切都按照上级指令步调一致齐步走;当老师的总是习惯性要求学生按照标准答案一个模式来做题;当家长的总是习惯性要求孩子要乖乖听话,别“另类”。长此以往,必将路径依赖日甚,创新思维渐无。这也让我们不禁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从来如此,便是正确吗?”

      要知道,物有本末,事有始终。不合时宜的规矩不是规律。要打破的就是这违背规律且不合时宜的规矩。

      【原载《济宁晚报》,本刊有删改】

      插图 / 禁锢 / 佚 名

      本文标题:心里的 “罩”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595103.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