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他不是流行歌星

  • 作者: 读书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7709
  • 读 焰

      直到昨天才见到今年第七期《读书》,一月相思,又有正果。读过《阁楼人语》,十分亲切。因为我也是罗大佑和金庸的欣赏者。金庸的作品我常置案头,时常复习,便如闲时喝酒一般。罗大佑更是常绕耳畔,但阁楼人在大佑前面冠以流行二字,则令我不快。《读书》不应犯这样的错误。

      我把我常能听到的歌曲大致分为几类:乡野的,市井的,殿堂的,文人的。

      乡野的歌就是所谓的民歌,但我说的不是在演唱会上表演的那种,而是在蓝天白云之下草原雪山之间回荡的那些从未经装饰的嗓子中流出的声音,它是一个民族集体无意识的外化。

      市井的歌则是工业流水线上的产物,它铺天盖地向我们袭来,使我不敢上街,越是繁华处越让我窒息。这些歌就是所谓的流行歌曲,从填词谱曲直到演唱录带发行以至流行,全是商业操作的结果,所谓心灵所谓情感仅仅是其中的佐料。

      殿堂的歌则是另一路,一方面它来自主流意识形态,一方面它来自所谓的高雅艺术或严肃艺术。前者我不便说,后者以美声唱法为代表。但在我看来,美声唱法并不是从华夏诸民族的血液里滋生出来的,它与我们的心灵相距太远。

      现在我要谈到罗大佑,在我看来,罗大佑首先是一个文人。我以为,汉民族尤其是生活在城里的汉民族大多已经丧失了音乐本能,即使在孩提时代尚有残余,也被现在的音乐教育给毁了。以我而言,当我要表达我个人的情感,我的思想,我的体验,我只能用文字这种方式,比如现在正写的这篇文章。而罗大佑,它的表述手段则是歌。罗大佑是用歌来表达生命体验的极少数极少数文人之一。而且他的生命体验与我极有共鸣,所以我像每期必买《读书》一样收集了他几乎全部歌曲。文人的歌很难传入我们的耳朵,除了文人不具备音乐本能之外,还一个原因就是缺少渠道。比如《黄孩子》很早就听说过,但一直没听过。读书人有《读书》可看,老戏迷有“戏迷乐”可听,甚至摇滚也有北京音乐台“新音乐杂志”及“午夜蓝调子”,唯独罗大佑,只能混迹于各路天王之间,从他们的缝隙中向我们招手。因而文人的歌在中文歌里现在是少而又少,除大佑之外,我只能在李宗盛、侯德健以及苏芮等寥寥几人中听到只鳞片甲。而大佑本人,在经营音乐工厂向商业化进军之后,亦呈现出很强的流水线气息,让我失望。如他最流行的《恋曲1990》已沦为流行歌曲了,虽然是一流的流行歌曲,但其格调、意境与从前的《恋曲1980》、《小妹》,以及《光阴的故事》都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要选大佑文人气最足的代表作,我以为该是《将进酒》、《乡愁四韵》等歌,士大夫气十足。

      我可以称汪国真为流行诗人,但我不能称罗大佑为流行歌星,正如我不能称马尔克斯为畅销书作家,无论他多么畅销。

      本文标题:他不是流行歌星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609729.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