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玲
(云南师范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李文玲
(云南师范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着对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师资队伍落后于形势发展需要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中缺乏专职人员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和教师本人应采取一些措施。即:学校要建设一支专兼职动态发展的创业教育课师资队伍;创造条件让现有的教师体验创业;推行“师生合作”式的导师制;鼓励教师对创业教育进行理论研究。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就业教育观念并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从而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奠定良好基础。
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对策研究
与教育的一般形态相同,创业教育中的主体无疑是教师。没有教师作为教育主体,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和改变学生的活动,就没有教育。创业教育也不例外。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主体地位是确定无疑的,没有教师,也就没有创业教育。
1 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创业教育所包含的内容繁杂,是夸学科、夸专业和多种知识技术统一的科学,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创业教育的效果。[1]我国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1 对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有大学毕业生国家包分配的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仍旧保留着传统的就业观念,认为大学生毕业就应该找一个单位就业。与这样的观念相适应,高等院校对学生进行的是就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地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对学生创业潜能的发掘,更缺乏对学生创新思想和创业意识的渗透。同时,我国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薄弱,也深刻地反映出学校对创业教育不够重视,没有对专业队伍的培养作提早规划,没有意识到创业教育在未来高等教育和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师资队伍远远落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
实施创业教育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既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经验。而目前,在高等院校中有许多教师从大学到大学,从课堂到课堂,受阅历限制,缺乏开展创业教育的能力和实践经验。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创业教育只有在名牌大学中才能开展,而其他院校因为学生文化基础普遍不好,不适合开展创业教育。所以,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具备紧迫创业教育意识且能胜任这一工作的人非常少。
1.3 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中专职人员缺乏
由于目前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是兼职教师,很少有时间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创业教育中。创业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可能还比较陌生。又由于创业教育不管是教育教学目标、课程、实施模式及评价等都与普通教育有很大差别,所以大部分教师缺乏对创业教育教学的总体掌控能力,尤其涉及到具体操作层面,如不同课程类型的教学及相应的评价方式,宏观上的实施模式等都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灵活性,而他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授课方式,很难科学地把握创业教育的整体教学。据调查,在我国二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中41%的高校既没有专职教师,也没有兼职教师,34%的高校创业教育教师由校内就业工作人员、学 生工作人员、经管学院老师或外聘教师兼任,仅有25%的高校有专职教师。而专职教师的队伍大都是“两课”教师、政工人员、学生管理人员等转行而来,普遍存在着创业实践经验很少,对创业教育规律把握不够,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较差等问题。[2]
2 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对策
2.1 学校层面学校应牢固确立“教师是兴教之本”的观念,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设一支专兼职动态发展的创业教育课师资队伍
根据创业教育课程与经济学和管理学比较接近的特点,应该以经济学或管理学专业教师为核心,组成创业教育教师团队。由于创业教育课程本身包含理论课与实践课两部分,因此,它需要的主讲教师,除了学校自己培养的专职教师外,还应大量聘请曾经有过创业经历的人来当任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尤其是创业实践活动这种形式的课程,更应由优秀企业家当任,这样既节省了培训现有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又提高了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使创业教育开展的更生动活泼、更贴近现实,而且实现了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构成要素的多元化。
(2)推行“师生合作”式的导师制,改变传统师生关系模式。
“师生合作”式导师制的特点在于:学生一进入专业学习后便组建团队,一个团队配备1-2名导师,导师全面介入学生的专业教学及课内外实习、实训、订单式培养、自主创业、公司项目经营、毕业设计指导、职业生涯设计等。导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还可以吸纳学生参与其研究课题,从事课题的调研,或是参与导师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项目。合作式导师制的推行,将在校园内营造起师生之间“零间隙”的文化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交流与合作的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2.2 教师本人层面
为适应创业教育的要求,高等院校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调整和完善自身素质与能力结构,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传统的就业教育观念,树立创新的教育观念。
实施创业教育要求教师首先应转变旧观念,树立现代教学观。教师应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创新和创业潜能,把学生作为创新和创业教育的主体,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作为教学的中心任务,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社会知识等创业基本素质,进而把学生身上所蕴涵的创造潜能开发出来。正如教育家斯普朗格所指出的那样,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引导出来。
(2)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深厚的知识积淀,需要科学的思考方法,更需要锲而不舍的毅力。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速度愈来愈快,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联系越来越多,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不断补充新知识、新技能、吸收新观念、新思想,了解和把握教育及本学科发展的新趋势。
[1] 姚建东.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和实践[J].社科纵横,2010(9).
[2] 张帆,张帷.美国大学创业教育发展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人才,2003(3).
[3] 王永友.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基本框架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1).
李文玲,女,云南昆明人,云南师范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专业15级硕士研究生。
G451
A
1672-5832(2017)08-02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