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历史
文章内容页

细节开启那“玄妙之门”

  • 作者: 文史春秋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3642
  • 柳西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 (英国诗人Blake)

      话说晚年苏轼,经友人介绍,倾所有买下一宅。入住前散步乡间,忽闻妇人哀号声,循声去问究竟。妇人含悲泣告,祖屋被不肖儿卖出。得知那屋正是自己新購,苏轼取来契据当面焚毁,唤其儿接母回原居。数月后,他去世在寄居之宅……《好官苏轼》,理政惠民,一桩桩事迹令人“脑洞大开”——原来“济天下”是“大文豪”主旋律,做诗文乃小插曲!王国维所言极是,“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没有伟大高尚的人格,何来文学之高格?

      运输方式二选一,竞利益交错,牵一发而动全身——《清朝首次“漕粮海运”与护航将领关天培》,见微知著,封建中国走向近代文明何等蹒跚艰难。

      《杨靖宇烈士身后事》,惊天地,泣鬼神!冰天雪地里抵抗追兵多日后,杨靖宇拒降战死。日军头目不解这位大名鼎鼎的抗联司令为何能在绝境中抵坑那么久,令部下剖开遗体腹部查看——饿得变了形的胃里无丁点粮食,只有未消化的草根、棉絮。残暴的敌人竞为之震撼和折服……

      识其大,一情形足矣;见其全,需了解更多。若以为抗联与强敌周旋十四年单凭精神、意志和勇气,那就难免以偏概全了。自创宿营妙法,抵御野外严酷;行军打仗尽骑母马,不惧高头大马日军;手雷引信难“磕”,枪托包块铁皮;寒天枪械故障,特制母鸡枪油搞定……《东北抗日联军的武器、装备和战斗生活》,几近封存岁月的大量情节,细腻勾画了这支人民武装的真实面貌:因地制宜、随机应变的抗战智慧,鲜活显现。

      婉转曲折之密,千钧一发之机,藏匿来往细节中。

      抗战时期,周恩来曾给予胡风细致的关照和教诲。读《政治家周恩来与文人胡风》,各自的人格形象跃然纸上:一个宽厚细密,一个坚贞秉直。其实,两人那段极不平常的交往历史里,许多细节耐人寻味——诠释着各自的“格局”。

      人的格局,即眼光、胸襟、胆识、人格与有关作为构成的组合体。格,对事物认知的程度与特点;局,认知范围内所做的事情及其效果。作为中共的领导人和统战路线首要践行者,周恩来气度恢弘,睿智缜密;信念坚定,又与时俱进。左翼文人、鲁迅“嫡传弟子”胡风,风骨卓然、才情洋溢,继承恩师精神遗产投身“火热现实”,却拙于顺应时势、不善处理人事,当“时代不解风情”,难免坎坷。

      悉心体察,立体思考,大千世界,看得真切。

      本文标题:细节开启那“玄妙之门”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657388.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