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在路上

  • 作者: 参花(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0759
  • 杜一鸣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你一旦这么问,答案就不可能是不确定的,意义要么存在,要么未知,一定不会不存在。就如同你找你的玩具,在床下找了半天没找到,于是你说,床下没有这个玩具,可玩具不存在吗?你还可以在门边、桌上、包里寻找,一直到找到为止。

      换言之,生命的终极要么永远不知道在哪,要么就已经被人类认知。它不会不存在,只是人类的认知太有限罢了。

      自从人类诞生至今,这么多年过去了,哲学家对终极意义的思考从来不曾停歇,却一直没有答案。

      那么多伟大的哲人、思想家,都严肃而深刻地探索、审视过人生的终极意义,可是都如飞蛾扑火一般,短短一生,动辄结束,走到尽头也没能得出答案。也不知到人类消失的那一天这个答案会不会出现,这个永存的、固定的,使人类免受苦难沐浴幸福的终极意义会不会为人类所认知。

      但这终究是形而上学的问题,在我们的哲学教科书里是反对形而上的,将之界定为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这么说不无道理。形而上是属于伟大而不要命的哲学家、思想家的,生命的终极意义让他们去探索就好。终极意义至今也没人找到,但马克思、费尔巴哈、黑格尔三位的哲学一经有机结合,却为广大人民帶来了福祉,也找到了存在于另一个维度的意义。

      是的,这个意义可以让大部分形而下的人认知并感受到。

      这个意义很简单,就是“在路上”。

      据我的拙见,形而上学应当是一种试图以有限生命去把握无限的学问,其艰难可想而知,我们不妨替他们的伟大勇气鼓掌,但不必效仿之。搞不好你伟大了一辈子还是一无所获。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北宋才子苏东坡领悟到了人生短暂易逝,发出如是感慨。

      其实,原来我们的人生是安放在过程里的,是安放在路上的每一个脚印中,每一个抬脚和落脚的步伐之中的。运动会上同学们激情的呐喊、运动员们的全力以赴和那些洒下的无悔的汗水,考前一个个废寝忘食备战冲刺的夜晚,每一次在手机和题海间抉择的心理纠结,和老师同学相处的那些温暖或揪心的细节……这些过程,竟然让我们忘却了终极的虚空,找到了意义和充实。

      过程带给我们的那些精彩,死神绝对无法从我们手中拿走。

      尼采说,要爱命运。爱非喜欢,一件事情好,我才会喜欢它,而爱是包容它所有的瑕疵,即使看见了它满目疮痍、沧桑坎坷,却仍然笑对人生。爱命运即承认它的不完美,接纳它的不完美,积极地生活。

      乐观的人已经找到了人生的依据——永远在路上,行走的人经历了人生百态,世态炎凉,却豪情不减,永远积极地生活!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高二〈9〉班学生)(责任编辑 刘冬杨)

      本文标题:在路上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670049.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