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数字媒体技术发展,传统的平面设计与增强现实技术结合的实例愈来愈多。本文旨在梳理国内外增强现实技术与平面设计结合的实例,探索数字技术用于书籍设计的优势与前景,重点研究数字化可视书籍信息、数字化可听书籍信息、数字化人机交互等设计方法,从而探索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书籍设计的新方法,让读者得到全新的阅读体验,挖掘新的消费群体,激活现代纸质媒介。
关键词:增强现实技术 书籍创新 数字化 互动
随着数字媒体体验式阅读新形式普及市场,传统书籍阅读形式每况愈下。而新的数字媒体技术与传统媒介结合,激活了传统的书籍行业。一方面提升了传统印刷品的传播力,另一方面提升了读者的阅读感受。例如增强现实(简称AR),是基于虚拟现实发展的新技术。因20世纪90年代初期,波音公司设计了一套辅助布线系统专门用于训练机械师,AR概念由此定义。此技术不仅能够对周围客观事物“增加”虚拟的数字化信息语言,使虚拟数字信息与客观事物融合,还能带给受众一种新的场景视觉体验。如将增强现实技术运用在书籍设计中,将为书籍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增强现实技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增强现实是在虚拟现实(VR)的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它的诞生一方面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另一方面弥补了虚拟现实的不足。自1990年波音公司研究员创造增强现实以来,愈来愈多的研究所、高校、企业相继对此技术进行研究,且取得了不少科研成绩。目前,哥伦比亚大学的设计团队研发了一套激光打印机维修系统,维修过程与AR技术相结合,使用户能通过系统中的操作指示对打印机进行维护。
在过去几年中,国内增强现实技术主要出现在纸质少儿读物以及一部分儿童玩具、游戏中。如2014年,国内许多儿童读物出版社推出AR读本,其具备的数字化交互特点增强了传统儿童读本的趣味性,为儿童构建了一个看得见的童话世界,也为未来童书提供了核心的竞争力。随着AR技术的普及,该技术还出现在包装、直邮单、海报、画册、名片等多种纸质印刷品上。
二、增强现实技术用于书籍设计的优势与前景
(一)AR 技术和纸质媒介形成优势互补
纸质媒介在信息传播时只能展现二维空间效果,主要强调视觉体验,而与AR结合的图书可以在与读者进行互动的同时,营造虚拟的三维效果。不仅强调了视觉体验,还提供了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形式,最终将虚拟现实叠加于纸质媒介内容中。例如在儿童读本里,与AR结合的书籍页面,会有可爱的卡通人物由静态到动态变化;再比如课本上枯燥的天文、地理等学科知识不再以单纯的文字描述呈现,而是用可互动的三维模型进行知识点讲解。总之,加入增强现实技术的书籍,能实现虚拟场景与传统纸质文字、图画内容相结合,满足读者可读性和互动性的双重购买要求。
(二)增强现实技术的书籍能提高阅读互动性
AR书籍设计以多层次、多空间的数字化内容展现,能表达多种符号语言,体现交互式设计特点。在吸引读者享受书籍阅读的同时,还促进读者积极主动理解书籍晦涩的内容,让阅读具有趣味性和参与感。如果读者与书籍之间没有频繁的互动,那么读者对书籍枯燥的信息就容易忽视,许多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就容易丢失。而AR技术则可以带给消费者更多的听觉、视觉、触觉上的互动。如CANDY BOOK软件上发布《那些年那座城》——可交互式糖果书,浓缩了20世纪80年代的大众文化符号,设计公司运用AR技术让书本上的符号跃然纸上,将读者真正带入作者笔下的绘本环境中,创造了极其丰富的视觉与听觉效果,设计为配合书本故事还加入了嗅觉体验,增加读者阅读感官。这一过程中,不仅让读者体会到了阅读的趣味性,而且巩固了传统书籍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
(三)增强现实技术的书籍能开拓新的出版市场
如今 ,“阅读”不仅是出版方的市场 ,也是以阅读内容与多种传媒为载体的联合产物。随着传统出版行业的淡化,如何能创造既实用又创新的阅读方式 ,成为不少出版方的难题。《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与索尼公司合作,用AR技术展现新的“魔法故事”。读者可以在阅读书本的同时,配合书籍内容挥动虚拟魔杖,让故事中对应的角色“活”过来。这种体验式阅读创新,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也为作者提供更多的创作空间,更为传统纸质出版物开拓新的市场、新的商机。
三、增强现实技术用于书籍创新设计的方法
(一)改变书籍内页翻阅形式
在传统書籍内页设计上,可视设计元素有:文本、二维静态图形等。随着书籍设计的发展,书籍内页不再是以普通翻页形式存在。如马歇尔设计的一本名为《花愿》的书,作者将插画工艺与书本内容相结合,充分调动了阅读者的动手能力,读者只要打开书本便可以体会到三维的立体花艺形态,形成了一本移动的“掌上花园”。设计师用动感的互动方式将形式和内容结合,这种内页设计方法不仅使书籍的空间层次丰富,还实现了书籍与读者的沟通,同时让读者产生了情感共鸣。
(二)加入数字化可听书籍信息
“感觉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它是由外界的刺激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引起的,基本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在书籍设计中的增强现实技术听觉元素有:互动音效、内容背景声效、文字说明声音,甚至在安排音效的同时可以遵循多普勒效应。例如目前的宣传册,部分设计者依托手机平台将产品品牌理念、故事等通过硬件处理,与纸质载体相结合,直接用音效的形式感染受众;再比如苏州博物馆文物简介手册,只需要扫描相应内容的二维码即可视听相关信息以及物件发展历史。如此,将AR技术与纸质媒介,甚至书籍设计相结合,与多种音效进行叠加,可使文字信息生动化,避免读者阅读时的枯燥感。
(三)创造数字化人机交互
交互设计是建立在人与产品以及服务之上的,成功的交互设计具备良好的对话机制,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增强现实是连接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纽带,书籍增强现实应用的交互本质是读者通过智能移动设备与书籍进行交流。良好的AR书籍设计能够在整个交互过程中,让用户无障碍地与书本内容进行沟通。因此,AR书籍设计若要与读者保持沟通顺畅的对话,需要非常匹配的硬件与软件。例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具有便携性与实用性,能提供读者与机器自然交流的环境,同时达到理想的人机互动效果,将读者带入到数字化阅读环境中进行感受,也能将读者带入到实际生活中体验文字的真实性。
四、结语
AR书籍的设计打破了传统书籍设计方法,它是在数字媒体发展下的一种必然结果,也为传统纸质媒介转型提供一种创新思路。AR 技术和书籍设计结合不仅可以形成优势互补,能使增强现实技术的书籍提高阅读互动性,还能开拓新的出版市场。在设计方法上可尝试改变书籍内页翻阅形式或加入数字化可听书籍信息,最终创造数字化人机交互形式,提供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但我国现有的AR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没有完全普及各类书籍,在今后的应用空间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孟沛欣,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8.
[2][美]普利斯.交互设计——超越人机交互[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 徐灵.增强现实广告技术的创新扩散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4] 张岸.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纸质地图增强表达与交互[J].热带地理,2012(09).
[5] 张超.基于自然特征识别的纸面媒体移动增强现实系统[J].数字通信,2012(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科技学院2017年校级课题“增强现实技术在书籍创新设计中的研究”(项目编号:17XKY057,课题负责人:左文)。
(作者简介:左文,女,硕士,湖南科技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