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从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出发,分析、阐述艺术作品中材料、技巧与风格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内容与形式的角度归纳、总结三者的特点,以新表现主义画家安塞姆·基弗作品为实例展开论证。帮助人们在深入了解新表现主义绘画及艺术家安塞姆·基弗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中材料、技巧与风格之间所存在的相互关系,从而指导今后的艺术创作实践。
关键词:新表现主义 安塞姆·基弗 艺术风格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洗礼的德意志,战争在人们的心灵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创伤,缅怀抑郁的情境以及对战败反思悲凉的情绪深深地烙印在德意志人民的内心。面对内忧外患的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式,人们逐渐反思自我、反思社会、反思世界。当时社会的艺术表现形式显然不能满足时代情绪的发泄,更无法抚平烙印在人们心灵的创伤,由此,新表现主义艺术在20世纪初表现主义的基础之上,继承了部分表现主义的创作理念及手段,融合时代精神而产生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新表现主义。尽管新表现主义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表现主义的艺术观及创作手法,但是由于所处时代环境的差异,新表现主义艺术在思想、题材以及表现手法上突破了表现主义艺术的束缚,而更为开放。
新表现主义的思想观念源于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并吸收了抽象表现主义艺术的创作理念,这也使得新表现主义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强调绘画过程中情感的偶发性,并追求原始、质朴的艺术风格,关注绘画的纯粹性及艺术性,致力于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创作手法。作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的艺术流派,新表现主义艺术作品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它试图通过鞭挞社会的丑恶现象或者嘲笑人们的无能来唤起人们的情绪,引起反思。
作为当今德国最具影响力的新表现主义艺术家——安塞姆·基弗,与其他新表现主义艺术家一样,将自己的艺术创作同德意志的民族观念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表现德国社会的创伤,来表现德意志文化的根基,这也使得他的作品中透露出浓厚而微妙的政治色彩。基弗这一类的作品主要表现在两个时期:20世纪70年代,基弗创作出一系列反映世界大战时德国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既可以看到歌颂的意味,又让人们不由自主地体会到讽刺的感受;而在20世纪80年代,基弗反复思考大屠杀带给人们的心灵创伤。这也不难看出,相对于表现主义的装饰性,新表现主义艺术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合了现实主义的艺术观念,艺术家试图通过艺术作品来安抚人们的心灵。这种改变,也在不经意间决定了新表现主义艺术在创作手法上必须打破传统,突出并表现个性,这也使得艺术家更多地思考物质材料、技巧与作品风格之间的紧密关系。
艺术作为人对现实的一种能动审美性的反映,它的构制过程包括人的多种形态的符号化思维和符号化活动。艺术作品的构制就是通过具有实体性的物质媒介,运用一定的艺术创作技巧及方法,将存在于头脑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的过程。材料、技巧与作品风格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呈现共生性的特点,这也是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
概括来说,艺术作品中的内容与形式具有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任何具有实体性的物质都是由内容与形式共同构制而成,内容与形式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并且内容决定形式的构成,形式服从于内容的表达。而艺术创作中的材料、技巧与作品风格之间的关系同样适用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关系:材料与技巧好比艺术创作中的形式,艺术作品的风格决定材料和技巧的使用,而材料与技巧共同服务于艺术作品,服务于艺术作品的主题。
艺术作品的形式始终与艺术作品的内容紧密联系,对于艺术作品形式的论述也理所应当在内容中完成,而对于内容的分析自然也不应脱离形式。艺术作品中的形式是内容的具体存在形式,而形式的特征,则在两者的对立统一中体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两点:
第一,相对独立性。从形式本体论出发,艺术作品的形式往往呈现相对独立性的特征。艺术作品确实是以各种艺术形式所构成的“有意味的形式”,艺术的形式也确实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征,只不过应摒弃它的神秘外壳,看到这种“有意味的形式”是人类社会实践的结晶,以及形式与内容实质上不可分割的共生关系。
构成艺术作品的材料、技巧亦是如此,当对材料的运用达到极致,它便具有相对独立的特征。当今中国许多艺术类高校都有专门研究材料绘画(也就是综合材料)的工作室,综合材料实际上是用于界定現代绘画中那些非传统材料绘画作品的别称,它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综合材料相对于传统的绘画艺术而言,它没有既定的程式体系,甚至多带有即兴色彩,注重绘画过程中可控之下的偶然性。综合材料可以是利用不同媒介之间混合的特质制作画底甚至直接是作品,也可以利用各类质地不同的纸质或固体材料。通过具有黏性的媒介黏合在画布上。在一定程度上,任何所需要的物质材料都能称为绘画的工具。基弗的绘画将材料的特性运用至极致,他的创作主题多为瓦格纳音乐、北欧神话、圣经故事等,并在作品中大量运用油彩、钢铁、铅、灰烬等作为创作媒介。这种对材料的运用使得材料在他的绘画中具有相对独立的特质,减弱了绘画中对技巧的运用,但对于作品风格的体现又呈现出别样的风貌,基弗的风格结合了抽象与具象、幻觉和物质,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第二,必然共生性。艺术作品中形式与内容既相互统一,又与内容具有共生性。虽然艺术作品的形式与内容可以作为两种概念分开来思考,艺术的形式也被认为具有相对独立性,甚至被称为“有意味的形式”,但事实上,在具体的艺术作品中,形式与内容是艺术作品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内容是形式的内容,形式是内容的形式,形式与内容二者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是相互依附、并存共生的关系。
纯粹的材料往往使人们忽视技巧的因素。众所周知,材料之间本身是不具有相互融合的性质的,它们之间需要一定的物理或者化学处理,或者说结合一定的黏性介质才能达到相互融合的效果,实际上,这也考验着对技巧的运用。不光是材料与技巧之间存在共生关系,它们与艺术风格同样联系紧密。综合材料绘画既然在创作媒介以及创作手法上区别于传统绘画形式,那么在艺术风格的呈现上势必也具有独特的魅力。
基弗的艺术创作与他的自身经历有着紧密的关系,在成为画家之前,基弗曾是一个军人。然而,基弗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立场——基弗用大量厚重的油彩同树脂、沙子、稻草、废金属等各类油腻的东西混合堆积,画作杂乱不堪,似乎像是被掠夺之后的场景。他所表现的正是被掠夺的土地,其中大多数已经成为纪念性建筑,虽然早已面目全非。而关于焚毁之后土地的场景,不禁让人联想起播种之前的烧荒,以及对新的生长的期待。基弗作品中所展示的土地,是德意志民族的土地,是曾经产生过浪漫主义文化传统的土地。在他的作品《纽伦堡》上赫然写着:“纽伦堡—节日—草地”,这题写在画上的文字使画的内容复杂化,也不禁令人思索……
由此可见,尽管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材料、技巧和作品风格之间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但它们之间始终紧密联系,是艺术作品构制的重要基础。材料与技巧共同服务于艺术作品的风格,并随着风格的变化而变化。材料与技巧对作品风格又具有反作用,材料与技巧适合艺术风格,便会促进艺术风格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艺术风格的发展。艺术的风格是经常变化的,材料与技巧是相对稳定的,材料和技巧往往落后于作品风格,从而造成新风格与旧材料、旧技巧之间的矛盾,这是需要去正确认识的。
参考文献:
[1]高歌.浅析安塞尔姆·基弗的综合材料绘画艺术[J].美与时代(下),2020(10):61-63.
[2]赵平梅.论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精神[J].牡丹,2020(12):87-88.
[3]李梦梦,Adam.基弗:画架上的历史废墟[J].城市地理,2020(06):102-107.
[4]雨田.新表現主义跨媒材运用,重拾“表现”传统[J].收藏·拍卖,2019(11):71-73+70.
[5]潘敏.表现的内在驱动力[D].中国美术学院,2018.
[6]崔凤东,孙凡凡.表现主义与新表现主义油画创作比较研究[J].美术界,2017(08):8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新表现主义油画中的意象研究”(项目编号:y2020116)。
(作者简介:涂波,男,硕士研究生在读,四川轻化工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油画创作)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