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琴 冯炜
摘要:高校图书馆不仅是重要的教学场所,也是关键的科研工作场所,且我国众多高校图书馆中均有非常丰富的书籍、期刊等文献资源。同时,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高校图书馆理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做好对社会公众开放服务,实现信息共享,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承担起自身知识传承、社会教育的责任与义务。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开放服务 策略
自1994年起,我国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应实施向社会开放服务,相关部门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高校作为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应与时俱进,适时敞开图书馆大门,让社会公众平等享用图书馆资源,实现“书为每个人、每个人都有其书”。然而在现实中很多高校虽积极尝试了向社会开放,效果却并不理想,需要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图书馆对社会公众的开放服务,从而让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一、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公众开放服务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合理利用
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建设的关键场所,也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我国相关工作中明確要求了高校图书馆的纸质资源总量与生均进书量等,特别是现阶段我国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国家越来越重视电子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有效促进了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建设。[1]相关调查显示:在我国社会文献资源总量中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占比为60%以上,特别是部分具有较强专业性的高校,其专业文献的资料占比高达80%至90%,这就为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公众开放服务提供了资源保障。
据不完全统计,现阶段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藏书量共超过7亿册,拥有极为丰富的藏书资源,然而馆内很多藏书借阅率却很低,还有一些密集书库图书长期没有被借阅,全国仅有35%至65%左右的藏书得到利用。可见我国高校图书馆藏书资源存在极大的浪费,通过将这些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公众开放服务,能够实现知识共享的延展、深化,尽最大可能发挥图书馆的价值。[2]
(二)适应社会对文献资源需求日益增加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推动着图书馆对社会公众开放的步伐。在“全民阅读”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发挥自身作为高等文化教育基地的作用,让社会公众能够进入高校这一浓厚的文化氛围与良好的阅读空间之中,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国民素质的提升,响应我国提倡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号召,让高校图书馆成为社会公众一生接受教育的永久课堂。
(三)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社会知名度
对于一所高校而言,名望和声誉是重要的隐性资源。高校图书馆通过对社会公众开放服务,有利于社会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高校的精神风貌,认识到学校的教育资源与教学成果,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各项事业的良好发展。[3]
二、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服务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原因
(一)高校图书馆自身原因
一是馆藏文献资源存在限制。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主要是依据教育部本科院校评估规范来配置馆藏图书数量,即人均80册,每年需要新增书3册;但在具体实施中很多高校图书馆由于受到经费等多种原因的限制,欠缺外文资源与古籍文献等,很难满足校内师生的需求,就更无法满足校外读者的需求。[4]同时,很多高校图书馆都是根据自身特定的学科与专业来配置文献资源,故而并非全部资源都适合对外开放。针对社会公众而言,其主要需求是获取文学、科普及艺术等能够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图书,但高校图书馆很少配置这类图书,这就导致馆藏资源的利用率两极分化。
二是受传统思想观念的限制,一些高校不重视对社会服务的职能。原则上,高校图书馆主要是确保校内教学科研的需求,若对社会开放,将会增加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且大量社会人群进入校园可能会影响校园的安全。在理论上,高校图书馆应在满足校内广大师生需求的前提下,借助有偿或是无偿的服务方式向社会公众提供各类文献资源服务,以此来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效益,促进高校图书馆的有效建设。
三是馆内场地不足,未配备足够的人力资源。据调查显示: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存在占座现象,可见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场地已很难满足校内学生的需求,那么更难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需要不断增加馆内场地空间。同时,很多高校图书馆都是结合工作量来确定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数量,若进入更多的社会读者,势必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四是缺乏宣传力度。由于受制于高校图书馆的特殊身份和职能,使之并不会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工作,这就导致很多社会公众并不了解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社会公众也不会去获取馆内的文献信息,这就制约了高校图书馆的建设。[5]
(二)政策方面的原因
一是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尽管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公众开放提供必要的依据,但并没有详细说明开放形式和规范,高校图书馆只能自己去探索,这就严重影响其服务的热情和主动性。
二是当前相关政策法规仅仅是鼓励或是建议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公众开放服务,并没有强制性,也没有制定具体量化要求的配套方案,这就导致很多高校忽视对社会公众开放服务。
三、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公众开放服务的有效策略
(一)解决高校图书馆定位问题
一是明确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定位。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公众开放是大势所趋,然而其首先必须明确自身对社会公众开放的服务定位,即充分认识到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定位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主要是为校内师生提供教学与科研服务,图书馆经费使用也是以校内师生数量为依据,故而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存在经费紧张、设备设施资源有限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对社会公众开放文化服务应主要交由公共图书馆等其他类型的文化机构承担,高校图书馆应在确保服务好校内师生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来对社会公众合理、适当地开放服务,即高校图书馆主要是对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进行补充与深化。
二是树立新的思想理念,不断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现阶段的图书馆建设已不再是单纯的物质型文献资源,而是转变成纸质资源、电子资源及虚拟资源共存,其既承担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责任,还承担着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全民综合素质提升的职能。基于此,凡是参与高校图书馆开放服务的社会读者,应具备良好的品质和格局,需要通过图书馆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社会价值,这样的读者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校内学生,起到示范作用,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应积极转变自身的思想理念,走出校门,服务社会。
三是加大对图书馆的推广力度。现阶段,我国已将全民阅读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故而高校图书馆在对社会公众开放服务时,需要对这方面进行充分考量,充分利用馆内丰富的文献资源,借助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来向社会大力宣传高校图书馆,或是借助读书日、各重大节日,邀请社会读者来到高校图书馆开展读书会、讲座等活动,以此来让社会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知高校图书馆,提高其社会地位和效益,更好地促进高校图书馆建设。
四是基于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社会公众开放服务方式。因为社会读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故而高校图书馆部门应在不违背自身服务本质的情况下,合理设置开放人群数量,设置固定的开放时间,也可加强与社区、企业的合作,定期向社会和企业提供所需的文献资源。若图书馆缺乏健全的条件,可对读者进行有偿与无偿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同时,高校图书馆应加强与公共图书馆的合作,共同构建区域内读者服务联盟,并建立起数据库,从而为当地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文献资源。[6]
(二)解决制度与政策方面的问题
现阶段,高校图书馆要想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不论在法律法规、理论基础,还是现实层面上,都必须对社会公众开放服务。基于此,我国相关政府部门要结合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改进其中泛化且模糊的指导性文件,提出具备强制性的条例,通过立法的方式来约束、规范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公众开放的服务行为和方式,并以一个明确的文件来要求高校图书馆应配备多少人员、给予多少财政支持、采用何种服务形式等,从而有效提高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公众开放服务的效果与质量。[7]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国提出了“全民阅读”的理念,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勵高校图书馆积极开展对社会公众开放服务,旨在不断提高我国国民的综合素质,并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基于此,高校图书馆必须明确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优势,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对社会公共开放的服务思想、服务方式等,从而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贾秀梅,渠红霞,阿琪.关于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公众开放服务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06):137-138.
[2]栾美晨,白芳.在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服务创新模式的建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25(12):11-14.
[3]王爱华.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服务成效概谈[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22):110-112.
[4]王晓麟,胡继萍.高校图书馆因地制宜对社会公众服务的实践和思考[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1(03):82-84.
[5]岳景艳.关于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服务的探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6):179-181.
[6]艾家凤.“书香安徽”全民阅读视阈下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服务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8(3):84-87.
[7]刘方.国内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实践与反思[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0(5):64-66.
★基金项目:本文系校级课题“职业本科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化的研究与途径”(课题编号:2021SK09)。
(作者简介:杨永琴,女,本科,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馆员,研究方向:图书资料;冯炜,男,专科在读,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研究方向:云计算)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