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逸超
小提琴是现代管弦乐团弦乐组中的常用乐器,素有弦乐之王、乐器王后等称号。小提琴具有宽广的音域、优美动听的音色,可依托丰富的表演技巧传达音乐艺术思想与情感,给人以极好的音乐美感享受。小提琴作为擦弦乐器,靠弓毛与弦的摩擦发出声音,这决定了其发音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为了保持良好的演奏状态,提高小提琴的演奏发音效果,必须深刻认识小提琴演奏中发音的重要性,把握其发音基本原理与规律以及影响其发音的要素。
一、小提琴演奏发音的美感概述
音乐是一门反映现实生活的情感艺术,依托组织音的方式构建听觉意象,将人引入音乐内容塑造的情境氛围之中,给人以极强的心灵冲击。小提琴作为表达音乐情感和诠释音乐思想的载体,如何发音是其演奏的核心。也就是说,如何让小提琴演奏出优美动听的声音是提高听者艺术感受的关键。小提琴艺术发展至今,其演奏效果不是单一固化的,每一位小提琴演奏家都在实践中竭尽全力地追求最好的声音美感,但他们呈现的声音美感效果却各不相同。这并不是说某些演奏家的演奏出现了错误,而是他们对声音美感的感知是不同的,因而造就了他们不同的声音审美追求。虽然不同小提琴演奏家有不同的声音美感追求,但他们在演奏小提琴的时候,都能准确界定什么是优美动听的声音。正如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俾托维茨基所说:“只要所发的音性质上是圆润的,这便是优美的声音。”具体来说,小提琴演奏出来的优美的声音,具有振动充分、传送力强、共鸣大的特点,能够给人以明亮、纯净的声音质感。显而易见,判断小提琴演奏发音的好坏往往不会局限于理论,而是在脑海中构建声音表达过程,依托对声音效果的感知,在不断的实践中提炼演奏效果,尤其是经过长期反复的锤炼,最终找到富有美感且令听者陶醉的声音。
二、影响小提琴演奏发音的要素
(一)弓速
小提琴是一种擦弦乐器,不同于钢琴按键的发音机理,它是通过弓毛与弦的摩擦使弦振动而发音。在小提琴的演奏中,小提琴做的运弓与拉弦的速度就是弓速。弓速增快或减慢时,小提琴发出的声响将有明显的变化。在保持弓压不变的条件下,加快弓速,音量越大;减慢弓速,音量越小。(二)弓压
在小提琴的演奏中,弓弦在琴弦的垂直方向上运动,当弓毛接触到琴弦时,产生了一个向上的作用力,该作用力直接作用在琴弦上的运动方式就是弓压。当然,这种运动方式是多变的,其运动力度大小直接影响小提琴的音质。而运动的力度效果也与小提琴的琴弦材质直接相关。保持弓压合理是保证小提琴发音质量的关键,压力的施加不是野蛮地用力。正如杠杆原理一样,给弦的压力在弓尖处最轻,在弓根处最重。也就是说,要保证音量不发生变化,演奏者必须熟悉小提琴的结构和发音机理,具备敏锐的力道感知力,通过增大或减小施压力道保持弦的作用力不变。当然,这种对压力变化的控制较为困难,对演奏者的技法水平要求极高。(三)触弦点
正常的触弦点是在板末端和琴马之间的中央位置,该位置是演奏者练习小提琴发音的基本点。这个基本点受压力、弓速、把位和揉弦变化的影响,使其位置也随之发生变化,但其在发音过程中始终是最敏感的。对触弦点的变化控制是一个技术活儿,确切地说,它对演奏者的操作技巧要求极高,主要体现在对握弓、弓速及弓弦的接触点变化的把握。在小提琴演奏中,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在保持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加快弓速,接触点应移向指板。在保持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弓速,接触点应移向琴马;在保持弓速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压力,接触点应移向琴马。在保持弓速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压力,接触点应移向指板。此外,演奏者在演奏小提琴时要注意握弓的力点。由于手指在弓杆上的力量分配不是均匀、固定的,所以必须基于杠杆原理把握持弓受力在弦上的平衡。在发出不同的声音时,注意手指在弦上力量的分配。在变化把位、弦子和指法时,音准点随之发生变化,必然引起接触点的变化。值得一提的是,在高把位上,接触点须尽可能低,靠近琴马,但施加的压力不能过大。三、小提琴演奏技法及其对发音的影响
(一)持琴姿势
持琴是演奏小提琴的基本条件,保持姿势正确是保证演奏质量的第一步。大多数乐器都有支架或吊带作为支撑,比如钢琴、古琴、大鼓等,而小提琴因其体积较小,在演奏中只能以人体为支撑。在演奏的过程中,唯有保持支撑点的稳定,才能更好地控制小提琴的演奏发音,确保演奏的顺利完成。通常情况下,演奏者在持琴时须保持抬头挺胸,让身体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以便保持身形美感,强化对琴音的控制。如果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出现低头、含胸、弓腰等动作,尤其是出现明显过猛的夹琴动作,不仅不利于把握对弓的施压力道,还容易给观众带来不雅观、笨重、表演僵硬的感觉,影响整个演奏艺术效果。演奏者须选择尺码合适的小提琴进行演奏,依托自身高超的演奏技巧,营造“人琴合一”的美感境界。如果小提琴尺寸的选择与演奏者身形不相匹配,就会给人一种“小人拉大琴,大人拉小琴”的感觉,甚至毫无艺术美感可言。在解决小提琴的选择问题后,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还须保证琴头的高度与嘴巴处于同一个平面,低头或耸肩,易使弓子在琴弦上向指板的方向滑动,不利于找寻最佳的触弦点,进而影响小提琴的演奏发音效果。尤其是琴头过低还会增加左手的负担,在进行高把位演奏时,小提琴的发声易因左手控制失衡变得不稳定。
(二)揉弦
揉弦是一种常见且极具艺术表现力的演奏技巧,可用于表现不同乐曲风格和不同音乐内容的每一个音或乐段。作为小提琴演奏中不可或缺的表演技巧,其对小提琴演奏发音效果的影响较为明显。如果演奏者不能准确把握该技巧的运用精髓,会使小提琴发出僵硬、苍白的声音,这种声音不只缺少表现力,没有任何情感,甚至还会形同聒噪。揉弦的频率和幅度直接作用于音量和音色效果,比如演奏者想演奏出强劲且富有穿透力的声音,须让弓子靠近琴马,放缓弓速和增加弓子受力。通过左手加大按弦力度和降低揉弦频率,让小提琴发音变得富有张力。随着审美观念的变化,揉弦作为一种有利于增强艺术表现力的演奏技巧,在乐器演奏中获得了更加广阔的运用空间。演奏者为了提高小提琴演奏艺术效果,甚至达到每音必揉的地步,以使各音节变得更加连贯、持久和浓郁,突出音乐思想内容和表达音乐情感内涵。从本质来说,揉弦就是用力与松力的关系。通过掌握好揉弦的快慢、长短及张弛,根据音乐思想情感变化使用揉弦技巧,自然而然地控制弦的用力与松力,从而做到人琴合一、心琴共鸣,体现小提琴音量音色的美感。当然,揉弦不是花哨的炫技,既不能多也不能少,它就像少女纤细的手指,多一分则太长,少一分则太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