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文艺理论研究》2018年第1—6期(第38卷: 总第216—221期)总目录

  • 作者: 文艺理论研究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3987
  • TSLAContents Vol.38Issues 216-221 Nos.1-6, 2018

      十九大精神与人文学科创新

      价值分化与价值重构

      ——新时代文艺批评的功能与价值取向

      蒋述卓 李 石(5.6)

      中国特色文论话语体系研究

      西方理论在中国的命运

      ——詹姆逊与詹姆逊主义

      刘 康(1.184)

      “反现代的现代性”之考辩

      ——兼论理论在双向旅行中的结构变化

      吴娱玉(1.202)

      海外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中西比较和思想建构

      李 松 余慕怡(1.212)

      文学穿越论视角下的中国文学创造史观

      吴 炫(2.131)

      符号延异与图像缺失: 明代山水画中的寻道者意象与艺术主流的终结

      段 炼(2.144)

      从动物视角看“物化”中的道家情感论

      胡素情(2.161)

      文图中的竹林七贤

      邹广胜 刘云飞(4.6)

      中国现代“美育”概念的形成及其学制基础

      王宏超(4.16)

      从动静文明论到文化形上学

      ——1930—1940年代宗白华营构中国艺术意境的方法论转移

      金 浪(4.29)

      言-象-意: 中国文化与美学中的独特话语

      张 法(6.6)

      “立象尽意”与中华审美文化

      马大康(6.14)

      杨万里诗学中的意、象、言关系

      李瑞卿(6.25)

      专题: 比较诗学研究

      小说插图与图像叙事

      赵宪章(1.6)

      “缪斯”与“东朗”: 文学后面的文学

      徐新建(1.21)

      “文学自主”与“文学本位”: 厄尔·迈纳跨文化比较诗学方法论刍议

      纪建勋 张建锋(1.29)

      专题: 近现代戏曲学术史研究

      ——兼析中西文化语境中的戏剧、话剧、戏曲等概念

      孙惠柱(1.124)

      “现代戏曲”辨正

      李 伟(1.140)

      民国时期戏曲史著中的古代戏曲学经典议题

      黄静枫(1.148)

      专题: 现象学美学研究

      时间意识的觉醒与现代艺术的开端

      ——印象派绘画的现象学阐释

      苏宏斌(1.161)

      艺术与物性

      ——对一个海德格尔引发的争论的考察

      兰州伊始,几万人拥到茫茫荒原上,一无房屋二无床铺,又缺乏运输工具,连吃饭锅灶等用具也不齐全。参建队伍工人们住着简陋的“干打垒”房、喝着能沉淀半碗黄泥沙的水,生产生活条件极度困难。

      汪正龙(1.170)

      从艺术作品感性结构的“生发—显现”看海德格尔的“凡·高阐释”

      张云鹏(1.177)

      专题: 康德美学研究

      作为共通感的美感

      ——审美之中的共通感问题研究

      刘旭光(2.6)

      论康德鉴赏判断的先验理据

      胡友峰(2.17)

      审美即政治

      ———论康德共通感理论的三种当代阐释

      李三达(2.26)

      专题: 阿甘本研究

      猿熟马驯为哪般

      ——对《西游记》的拉康主义阿甘本主义分析

      吴冠军(2.36)

      作为封印的词语

      ——阿甘本与诗的终结

      蓝 江(2.49)

      姿态的诗学: 阿甘本的生命政治批评

      支运波(2.59)

      阿甘本的艺术理念: 创制、传递性与纯粹潜能的开启

      柏 愔(2.69)

      专题: 后人类语境与文论研究的未来

      Writing// Posthuman: The Literary Text as Cognitive Assemblage

      N. Katherine Hayles(3.6)

      从二分心智人到自作主宰者

      ——关于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内心声音

      傅修延(3.22)

      “后人类/人本”转向下的人类、动物与生命

      ——从阿甘本到青年马克思

      王行坤(3.36)

      从反人文主义到一种狭义的后人类: 跨越拟人辩证法

      张春晓(3.48)

      专题: 解释学研究

      伽达默尔晚期思想中的精神能量与图像

      孙丽君(3.193)

      “审美无区分”思想批判

      ——兼谈对前期伽达默尔美学的反思和超越问题

      肖建华(3.201)

      文学本质论的存在论探究

      王中原(3.209)

      专题: 古代小说新论

      《西游记》心学思想源自邵雍辨

      竺洪波(4.37)

      论《红楼梦》日常“吃饭”描写的叙事功能

      王进驹 张玉洁(4.46)

      儒林“衣冠”与细节描写的体系化

      ——以《儒林外史》为中心

      刘紫云(4.56)

      专题: 艺术理论研究

      论艺术阐释话语中的文学化表达

      凌晨光(4.112)

      表象的震颤

      ——塞尚苹果的内在性

      李科林(4.122)

      笔触、肌理与绘画原作的欣赏

      何振浩(4.131)

      绘画留白的现代小说转化及其意义

      李徽昭(4.138)

      专题: 实用主义美学研究

      理查德·罗蒂与新实用主义文学理论的可能性

      汤拥华(5.165)

      论理查德·罗蒂“想象力”概念

      李晓林(5.176)

      实用主义的审美形式论

      ——杜威和爱默生的交集与分野

      殷晓芳(5.182)

      专题: 媒介诗学

      媒介性主体性

      ——后人类主体话语反思及其新释

      单小曦(5.191)

      视觉现代性与媒介考古学

      ——克拉里《观察者的技术》与中国现代视觉经验

      唐宏峰(5.199)

      “地球村”的理论嬗变: 从部落化现象到媒介生态

      高慧芳(5.208)

      古代文论与古代文学的理论研究

      仪式向文本的过渡

      ——春秋赋诗的诗学传播价值

      刘彦青 张新科(1.80)

      古代文学批评中的兵器喻笔现象

      ——兼论文人制文对匠人制器的取喻系统

      黄敏雪(1.89)

      心学、政治、文学的张力与融摄

      ——李绂文学观的维度建构径

      常 威(1.99)

      “理语”的重塑

      ——船山“化理入情”诗理观的内生成语境及分类形迹

      杨宁宁(1.108)

      试论方东树对江西诗学的评价

      吴 晟(1.116)

      论中国古典美学的“醉”境理想与精神

      谭玉龙(2.77)

      陶渊明《形影神》的生命主题及其与诗学史的互释

      叶跃武(2.87)

      论南朝古意诗的题材类型及其诗史价值

      赵晓华(2.93)

      清遗民话语系统与清遗民现象

      ——以“贞元朝士”为例

      潘静如(2.102)

      《红楼梦》百年跨文化阐释谫论

      俞晓红(2.111)

      文学场域变迁中的商务印书馆与近代小说

      ——以十集系列“说部丛书”为研究视角

      文 娟(2.120)

      支遁的五言诗创作及其诗史意义

      蔡彦峰(3.112)

      辞赋的贵族肖像: 南朝兰陵萧氏赋学考论

      刘 祥(3.121)

      明代戏曲史上“临川派”相关问题新证

      ——以汤显祖与同乡曲家交游的史实为基础

      陈志勇(3.129)

      论明代万历时期“雅俗并陈”的传奇曲辞观

      李亦辉(3.141)

      释“兴味”

      孙 超(3.151)

      二十世纪《诗经》学“价值”的瓦解与重建

      王长华 赵棚鸽(4.66)

      茶商赖文政事件的性质与辛弃疾平定的经过

      ——兼析《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寓意

      王兆鹏 肖 鹏(4.80)

      冷谦律与明代礼乐更制的雅俗之争

      ——兼议元明复古(乐)思潮的南北消长

      李舜华(4.91)

      论江户诗坛对江西诗派的接受

      ——兼谈此期唐宋诗之争的本质

      何 振(4.103)

      昧式之“兴”: 一种发生诗学理论

      刘晓明 孙向荣(5.106)

      记录见闻: 中国文言小说写作的原则与方法

      罗 宁(5.118)

      “拜月”插图之出相、评点与展演

      ——以李评本《幽闺记》与凌刻本《拜月亭记》为考察中心

      丁淑梅 张冉冉(5.132)

      “重光后身”说与清初词学演进

      陈昌强(5.143)

      清代前中期近体诗律理论的三种倾向

      刘 洋(5.154)

      论假传的文人旨趣及其“以文为戏”的理论反思

      黄小菊 赵维国(6.125)

      “美文”传统与明清传奇叙事

      何 萃(6.132)

      中国传统诗论中的“情”“事”互济观念

      李桂奎(6.142)

      《文选颜鲍谢诗评》与方回的六朝诗学观

      赵厚均(6.152)

      《文心雕龙·原道》之“道-德-圣-文”含义及其关系疏解

      李 凯 缪 勇(6.159)

      西方文论与美学研究

      Ranges of Understanding: On the Vast Scope of Art Interpretation. A Wittgensteinian Perspective

      Stefan Majetschak(1.39)

      笛卡尔的激情论与勒布伦的表现说

      ——对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美学的一个细部考察

      张 颖(1.49)

      《施洗者约翰》: 达·芬奇的反讽

      陈春莲(1.61)

      克里斯蒂娃与后现代文论之发生

      赵雪梅(1.69)

      Symmetries in the Semiosphere: A Typology

      Massimo Leone(2.168)

      介入与否: 罗兰·巴尔特与萨特的理论分歧

      金松林(2.182)

      “种植我们自己的花园”: 艺术如何面对不完美的世界

      范 昀(2.190)

      表述的张力及其平衡之道

      姜 约(2.199)

      对生命的否定: 重估叔本华对早期尼采艺术形而上学的影响

      吕 东(2.207)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in China

      Zhou Min(3.57)

      贺拉斯诗歌与奥古斯都时期的文学秩序

      李永毅(3.68)

      图像效果的发现与发明

      ——论贡布里希的漫画研究

      牟 春(3.78)

      回到雅各布森: 关于“文学性”范畴的语言学溯源

      冯 巍(3.88)

      论抒情诗的解读模式

      乔纳森·卡勒/文 曹丹红/译(3.98)

      时间与空间中的特殊性

      ——论格林布拉特著作中的历史主义精神

      王 柱(3.105)

      The Subject qua Other: A Hauntological Spell on Lacan

      YuanYuan(4.150)

      打破英语美学界“审美经验”概念的困局

      赵 玉(4.162)

      “未可言说之美”: 评《美与崇高: 文艺认知美学》

      ——兼与帕特里克·霍根教授商榷

      于 雷(4.171)

      症候阅读、表层阅读与新世纪文学批评的革新

      杨 玲(4.179)

      数字化制造、草根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英国创客发展特征及启示

      温 雯(4.188)

      复调小说与复调音乐

      钱 浩(4.196)

      “文学文化”与“新人”的塑造

      ——从鲍勃·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说起

      杨 晶(4.207)

      Federal Literatures: Toward a Theory of Literary Intranationality

      Albert Braz(5.14)

      结构主义文论回望与再探

      周启超(5.26)

      物的引诱与替代因果: 论哈曼的客体诗学

      谢少波(5.34)

      现成品与真理的摆置

      ——对杜尚《泉》的海德格尔式解读

      缪羽龙(5.43)

      康德的“Interesse”概念新探: 对审美判断力第一要素的重新阐释

      徐贤樑(5.50)

      论意图主义反私有语言谬误的阐释效力

      ——以列文森、卡罗尔和戴维森三种进路为例

      张 巧(5.58)

      审美自由与伦理义务: 重审利奥塔的崇高理论建构

      马骁远(5.69)

      文学理论的国际政治学: 作为学说和作为学科的西方文论

      林精华(6.76)

      什么是叙事的“反模仿性”?

      ——布莱恩·理查森的非自然叙事学论略

      尚必武(6.89)

      History in Round Numbers: Why One Hundred?

      Christopher Prendergast(6.98)

      莎士比亚的“世界历史”

      ——赫尔德的“狂飙突进”剧论与激进启蒙

      冯 庆(6.106)

      世界文学、距离阅读与文学批评的数字人文转型

      ——弗兰克·莫莱蒂的文学理论演进逻辑

      陈晓辉(6.114)

      美学之政治伦理维度的跨学科探讨

      ——与西蒙·克里奇利教授的访谈

      王 曦(6.169)

      柏拉图反对艺术(Art)吗?——柏拉图的技艺(technē)思想和古希腊的自然(phusis)尹德辉(6.175)

      表意学“意义三分”问题探讨

      孙 凤 屠友祥(6.185)

      “神经美学之父”泽基的审美体验及相关研究

      胡 俊(6.194)

      “情动”理论的谱系

      刘芊玥(6.203)

      现当代文论与批评

      《诗大序》的“后结构主义”诗论

      ——兼谈中国古典文论的现代化

      顾明栋(3.160)

      身体现代性的生成及其话语向度

      ——以晚近“身体遭逢”为对象

      黄继刚(3.169)

      “文字不如绘画”: 直感经验与视觉成规

      ——论《湘行书简》《湘行散记》中的语图关系

      刘泰然(3.179)

      张爱玲小说中的叙述角度混淆

      许子东(5.77)

      虚构历史的魅力

      ——新历史小说的文学价值

      王 平(5.91)

      知识碎片和理论体系

      ——论关键词作为文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哲学基础

      李红波(5.99)

      新诗知识生产与经典化功能

      ——历史视野中的《中国新诗选(1919—1949)》

      方长安(6.34)

      自我视域中的他者与他者镜像中的自我

      ——美国《文心雕龙》翻译文本中的“经典重构”问题

      谷鹏飞(6.46)

      音乐化: 徐志摩的诗歌美学

      陈历明(6.56)

      歌谣的形式美学: 生发于“歌谣运动”的文学语言观

      曹成竹(6.69)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六届青年论坛暨“学术话语新变: 学术史、思想史与文学制度”学术研讨会述评

      彭成广(4.214)

      本文标题:《文艺理论研究》2018年第1—6期(第38卷: 总第216—221期)总目录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679221.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