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小说
文章内容页

珠峰大本营的蔬菜面

  • 作者: 台港文学选刊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9304
  • 袁绍珊

      再普通不过的一碗蔬菜面,没有讲究的汤底,没有上乘的配料,没有手打的面条,没有惹味的酱汁,然而一切在寒冷的高原上都恰到好处……

      旅游指南上说过很多遍,八月是进藏的好时节,可以赶上演“藏戏”的雪顿节。

      然而书上也说,千万不要八月去看珠穆朗玛峰(圣母峰),因为大雾的机率太高,而且容易坍方。出发前藏区地震,有大桥断了,听说还死了人,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我一个人从青海坐青藏铁路列车到拉萨,和两个网上认识的香港中年女子会台,一起包车游玩。先到林芝看山水,后转去山南看寺庙,再驱车到日喀则。这样转折的路程是有用意的——从低海拔开始慢慢爬升,让身体慢慢适应。

      包车师傅(司机)叫扎西,是个很酷的藏人,30多岁,普通话讲得像个老外,笑起来像晒过头的日本明星竹野内丰。他会二话不说停下来帮忙其他藏族司机换轮胎,或在检查车灯时哀悼扑灯的蛾虫。

      在日喀则准备去珠峰的早晨,我们表情严肃地再三请扎西准备足够的氧气瓶,因为山路难走,叫救护车不见得会有,攸关性命。扎西慢条斯理地说:“之前有团旅客也像你们这样紧张兮兮,上到珠峰大本营半夜大喊呼吸困难,我朋友到车上找了氧气袋给他们吸几下,他们就说好多了。但其实那袋子早就漏光了氧气,我朋友不过随便吹了几口气进去骗他们!高原反应很多时候只是心理作用!”

      说要去看“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并住一晚上,亲朋好友都说我神经病。其实游客一般到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也要申请边防证,想要随便去爬8848米的珠峰根本没戏。

      进大本营,越野车沿着令人头晕的“之”字形盘山小路拐半天,再于满布坑洞的碎石路开上3个小时。

      我们好不容易到了珠峰大本营,已经是黄昏。大本营停满了越野车,扎了10多个大帐蓬。

      我们慌忙丢下行李就去拍照。幸好西藏的日照很长,要晚上8点才天黑,我们还算有点运气,在云雾中瞥见了珠峰本尊。

      “好像没有想象中高呢。”

      “你现在可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巨人的头顶。”

      忍着寒冷直到天已全黑,便进帐篷张罗吃喝去了。帐篷外观虽小却内有乾坤,睡觉的大通铺围着一个烧着晒干的牦牛粪的火炉,室内空气虽仍稀薄,却不至于冷得刺骨,住一晚也极便宜。

      同行的两个香港女子兴致极高,从背包里拿出杯面、罐头八宝粥,还跑到外头用冰川水冰镇可乐,我却和扎西一样问帐篷主人拿菜单看。

      香港女子骄傲地说:“就提醒你拿点干粮上来吃啦。”我的背包其实塞满了干粮,所有饼干袋子还因为气压胀得鼓鼓的,然而要在海拔5300米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新鲜蔬菜面或牦牛肉面,才不过花23块人民币。

      “蔬菜面不是该卖得比牦牛肉面贵吗?这里方圆百里都不长菜吧?”

      “要运鲜肉更困难。”

      旅行在外我向来锱铢必较,但对着如此讲究、有良心的店家,有些钱真的是该让别人赚的。

      高海拔地区因为气压低,水的沸点降低,食材较难煮熟,煮一碗面特别费时,我边等边请扎西教我藏语。帐篷内都是五湖四海的人,大家既兴奋,又担心着能致死的高原反应不知何时袭来,生死都豁出去了,大帐篷倒是围炉夜话的好场所。我请扎西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去港澳台地区逛逛。“不可能啦。”他苦笑说:

      “到了海拔二千多米的林芝已经觉得地势太低耳鸣吃不下饭,到沿海地区还得了。”

      蔬菜面端上来了。那其实是再普通不过的一碗蔬菜面,就像周日早上起来家人为你煮的那一种,没有讲究的汤底,没有上乘的配料,没有手打的面条,没有惹味的酱汁,然而一切在寒冷的高原上都恰到好处,暖人心脾。

      刚放下汤碗,手机响起,是前几天在青海刚认识的一个朋友:“这几天我真的非常思念你,我觉得找……你看我们……”

      “啊啊啊,我现在可能有点高原反应,脑子转不过来……”

      掛掉电话,气喘如牛。

      扎西说吃太饱也会加速氧气的消耗,容易诱发高原反应。啊,他怎么不早说一通示爱电话也会?

      (选自2013年12月29日台湾《联合报·缤纷版》)

      本文标题:珠峰大本营的蔬菜面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686047.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