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杂文
文章内容页

用3D技术打开高校文献检索课的全新视角

  • 作者: 图书馆界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7280
  • 陈 宁,徐志明

      (1.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2.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江西 景德镇 333000)

      高等院校开设文献检索课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及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的带宽和计算机高效的3D运算能力的提高,以往呆板的二维技术等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现在广大学生希望能看到一个立体的授课方式,使自己能身临其境地体验到老师所讲授的内容。

    1 3D的相关概念

    3D是three-dimensional的缩写,即三维立体图形。由于人的双眼观察物体的角度略有差异,因此能够辨别物体远近,产生立体的视觉。3D技术正是利用这个原理,把左、右眼所看到的影像分离,产生立体效果[1]。

      Web3D亦称为网络三维,是指基于互联网的、依靠软件技术实现的桌面级虚拟现实技术。该项技术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VRML(Virtual 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即虚拟现实建模语言[2]。

    2 当今文献检索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授课形式不够新颖,无吸引力

    当今的文献检索课大多是以课堂板书或多媒体形式授课,呆板的板书形式已失去吸引力,即使以多媒体的方式讲授,其简单的二维界面只能使用字符、文本和静止画面的技术和二维图像特效处理技术,缺乏互动性,在整个的授课的过程中,只能按照原来设定好的顺序播放,听众不可改变其播放顺序,而是一直被动地接受相关信息,无法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获取相关信息,总之就是学生的参与性较差;另外,传统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多以文字、图片和二维动画等教学素材组合而成,在真实情感表现方面有一定的缺陷。对这样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原有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产生足够的吸引力。

    2.2 文献检索课开课面不足

    现今文献信息检索课大多由图书馆相应的工作人员担任教学任务,由于各个工作人员均承担着繁重的业务工作,所以授课的时间很有限。因此,不少高校的文献检索课只对相应的专业(如信息管理专业、档案管理专业等)开设为必修课,其他各个专业大都是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出现,而并非必修课,这样就造成了开课面不够充足的情况[3]。

    3 3D时代文献检索课的建设策略

    据《人民日报》报道,如同互联网的大规模应用,3D也将会形成新的业务模式,甚至被预测三年后全球市场总规模有可能超过500亿美元。2010年9月21日预计总投资40亿元的中国3D科技园将落户扬州,该项目将成为目前世界唯一的3D技术的人才集群、产业集群、资本集群。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将加大在3D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开发。所以文献检索课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

    3.1 创动感3D课件,建特色课程

    3.1.1 3D课件的优势。以Web3D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其所要展示的物体具有三维空间,以空前直观的方式将物体展现给广大学生,使其有更强的真实感。在排除画面上不必要的干扰信息方面,三维动画比实拍作品更易操作,可以灵活地操纵动画场景中的种类物体,如根据需要可以局部放大、速度放快或放慢等,可以更好地表现那些用二维图像难以展现的场景,如一些理想化的现象或脑海中的原创性构想。Web3D技术使广大学生可以自己掌握体验的进程和顺序,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当的环节而略过其他部分,充分体现了互动性好、参与性强的优势。采用Web3D技术的教学课件不仅在互动性与传统三维教学课件相比有一定的优势,还具有存储文件占用空间小、易于在网络上共享等特点,使得其应用的范围更广。3D课件在呈献信息资源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它可以为文献检索课教学提供难得的虚拟学习资源和学习情境体验,从而完善和加快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因此它在文献检索课的教学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而且由于其良好的兼容性及互动性,也使其与其他专业学科的整合成为可能。

      3.1.2其他专业开展此类教学的先例。在生物实验方面,在互联网上曾经进行了一个轰动世界的教育课题——“虚拟青蛙解剖”。广大“实验者”在网络上互相交流,发表自建议,在屏幕上亲自“动手”进行解剖,用虚拟手术刀一层层地分离青蛙,观察它的肌肉和骨骼组织,与真正的解剖实验相差无几,却没有呛人的药水味,“实验者”还能任意调整观察角度、缩放图像[4]。

      美国“勇气号”探测器于2004年1月4日成功降落在火星这颗神秘而又被人们赋予无限遐想的星球表面。全世界人们通过电视媒体和三维动画逼真的模拟,在第一时间目睹探测器从发射、分离、入星、降落到登陆的全过程。在这里,Web3D技术作为文化信息的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及其功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是国内最早进行虚拟研究且具有权威的单位之一。他们首先进行了一些基础知识方面的研究,并着重研究了虚拟环境中物体物理特性的表示与处理;在虚拟现实中的视觉接口方面开发出部分硬件,并提出有关算法及实现方法;实现了分布式虚拟环境网络设计,建立了网上虚拟现实研究论坛,可以提供实时三维动态数据库,提供虚拟现实演示环境,提供用于飞行员训练的虚拟现实系统,提供开发虚拟现实应用系统的开发平台,并将要实现与有关单位的远程连接[4]。

      由此可以想象某位老师在讲授“图书馆的利用”这一章时,不必再带领全校的同学一起去参观浏览本校的图书馆,只要利用3D课件加以讲解就可以使同学们一目了然。各个高校都可能会因为某种原因而无法购得所需设备及各种数据库,造成学生们无法实际操作,此时如果利用3D课件就可以使其清晰地了解具体的操作方法,使广大学生在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可以迎刃而解。

    3.2 文献检索课授课的内容与专业课有机地结合

    Web3D可视化技术的目标之一就是创造一种集网络、多媒体、三维图形、虚拟现实于一身的新型媒体。现在人们希望能将互联网变成一个立体的空间,即通过互联网观看到的不再单独只是二维信息所能展现的内容,而希望看到一个与周围世界表达方式相符的三维信息世界,把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结合在一起的一个缤纷的多媒体世界[6]。

      我们也可以将文献信息检索课与各专业课有机的结合,利用Web3D强大的网络功能,在各位专业课教师上课之时与其即时通信,对所讲授内容随时检索到与之相关的文献信息(由于此时所传输的课程内容一般是按照专业课教师的意向和要求由图书馆员设计并讲授的,或是帮助学生完成某项研究课题或某个作业而设计的),使文献信息检索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让广大学生可以看到其有用之处并能将所学的信息知识应用到课程作业的信息资源查询中,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文献检索课的授课内容与专业课有机的结合可以有效地解决文献检索课开课面不足的状况,使得广大学生可以很好地利用图书馆及其相应的信息技术,从而为自己的学业及以后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现今3D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还有待深入研究,但其所具有的特点使其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多种技术进行结合成为可能。将3D技术应用到文献检索课教学课件中,将会为其所在操作类学科的具体应用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缓解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条件不足,弥补传统教学课件所存在的如互动性、实时性、真实感的不足等问题,促进3D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推广与应用。

      [1]管晶晶.3D生活离我们还有多远?[N].科技日报,2010-01-27(4).

      [2]Web3D.百度百科[EB/OL].[2010 -04 -18].http://baike.baidu.com/view/3501945.htm.

      [3]王 浩,张琳琳.论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与文献检索课创新[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26(4):77—79.

      [4]俞蝶琼.基于Web3D的摄影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08:11.

      [5]李文清.三维动画在教学的应用及在生物化学中的设计[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1):85—86.

      [6]王光营.基于JAVA3D的网络三维实景可视化技术的研究与实践[D].陕西:西北大学,2007:5.

      本文标题:用3D技术打开高校文献检索课的全新视角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805300.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