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娟
(闽江学院图书馆,福建 福州 350108)
1 引 言
2021年9月,中国图书馆学会编制发布《中国图书馆学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明确指出要“加强政策互惠互享,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共建共享,全面提升区域图书馆服务力和影响力,推进图书馆服务区域一体化发展”。同时指出,要设定协调发展目标,制定协作计划,扩大不同地区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图书馆事业的均衡发展。一直以来,作为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共建共享的联合共同体,我国图书馆联盟在服务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回望“十三五”时期,图书馆联盟更是在推动不同地区图书馆之间的跨区域合作开放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进一步拓展了文献信息资源服务跨区域共建共享的范围和路径,形成点线面立体式并进融合发展的互补共促格局。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京津冀图书馆联盟、“中三角”赣湘鄂皖四省公共图书馆联盟、珠江三角洲数字图书馆联盟和长江三角洲图书馆联盟。此外,郑州图书馆自2015年开始,先后与17个跨区域市、县图书馆开展跨地区服务,形成以郑州图书馆为纽带的跨地区公共图书馆联盟。2017年,云南开放大学图书馆与首都图书馆签订长期合作框架协议,开启了跨省(直辖市)区域、跨系统图书馆联盟合作的创新之路。然而,我国图书馆联盟开展的跨区域合作实践还比较少,且由于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因而,深入开展跨区域合作,进一步推动图书馆联盟的协作与均衡发展,已然是“十四五”时期图书馆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相较而言,国外在跨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通过调研The International Coalition of Library Consortia(ICOLC)网站的图书馆联盟名录发现,美国开展跨区域合作的地区性图书馆联盟多达12个。比较典型的有波士顿图书馆联盟(BLC)、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联盟(PALCI)、明尼苏达信息资源共享网(Minitex)、奥比斯级联联盟(OCA)等。其中,OCA通过开展跨区域合作实现了俄勒冈州、华盛顿州和爱达荷州等美国西北太平洋地区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共建共享服务,是美国乃至全球图书馆联盟跨区域合作的典范。近年来,OCA在成员馆服务质量提升、信息访问无障碍建设、激发创新创造和加强成功素养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卓越成绩。因而,本文通过网络调研和文献解读,深入探析OCA开展跨区域合作的重要实践和宝贵经验,以期对“十四五”期间国内图书馆联盟开展跨区域合作提出启示意义。
2 OCA开展跨区域合作的实践
2.1 OCA开展跨区域合作的历史背景
OCA起源于美国俄勒冈州的奥比斯联盟和华盛顿州的级联联盟。其中,奥比斯联盟主要为俄勒冈州的非营利性学院和大学图书馆提供服务,而级联联盟是华盛顿州的高等教育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中心。2003年,为进一步推动协作创新、达成两地成员馆共同愿景,奥比斯联盟和级联联盟整合资源优势,实质性地开启了跨区域合作实践。十几年来,OCA从资源共享与评估机制、共享平台管理与技术服务、特藏资源数字化建设和馆员专业成长等方面,促进了俄勒冈州、华盛顿州和爱达荷州文献资源的优势互补,提高了美国西北太平洋地区文献资源共享水平和整体服务效能。2.2 OCA开展跨区域合作的重要实践
2.2.1 完善跨区域资源共享与评估机制。(1)加强资源共享与使用授权。为切实打破区域资源壁垒,OCA高度重视联盟资源的跨区域共建共享。一方面,采用Summit联合借阅系统和快递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及时、高效、便捷的馆际互借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成员馆用户的纸质文献借阅需求。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集中议价和规模采购优势,对多达150多种数字资源实行跨区域联合采购,并建立馆藏资源监控平台,定期审查资源采购及使用授权情况,从各馆需求出发进一步简化数字资源的授权许可。
(2)实施资源共享绩效评估。联盟组建共享资源联合项目组,不断加强对联盟整体馆藏发展政策和资源共享实践的绩效评估工作。定期对各成员馆采购指标进行梳理、分析和可视化,以研究决定最佳的资源采购与共享模式,推进联合采购和馆藏共享模式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注重分析研判各区域图书馆的资源利用情况和用户需求反馈结果,定期对馆际互借借阅规则进行调整修订。
(3)严格联合目录管理与维护。由各成员馆编目人员组成书目记录管理小组,全面规范联合目录格式,统一著录标准,严控分编质量。同时,要求不同地区成员馆签署数据共享合作备忘录,并将书目记录统一加载到网络区域。联盟设置网络区域编目主管,定期对网络区域的书目记录进行管理维护和故障排除,保障联合目录数据库的稳定性,力争为所有成员馆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共享和统计分析服务。
2.2.2 加强联盟共享平台管理与技术服务。
(1)优化管理系统的分析与测试。OCA采用Ex Libris公司的Alma-Primo集成管理系统(SILS),由系统分析小组定期生成分析报告,解答成员馆在系统分析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分析工作提供持续的专业支持。同时,强化对共享系统的测试,包括每季度新发布的Primo测试,每月针对Alma发布的新版本开展为期两周的沙箱测试。测试内容包括新版本的发布说明、新性能测试和已解决的问题列表。
(2)跟踪管理系统的案例管理。除了定期组织成员馆针对系统的产品和服务内容优化情况进行投票,OCA还依托Salesforce用户关系管理平台,以集成管理系统的新版本测试为依托,鼓励成员馆在使用共享系统过程中积极提交各类问题。联盟实时跟踪用户提交的Salesforce案例,统计分析成员馆问题提交和系统优化的情况,作为评判新版本功能模块是否贴近用户需求的主要依据。
(3)重视功能组件的管理与维护。OCA特别注重共享系统的功能组件管理,以实现网络终端平台的集中开发定制和扩展功能。联盟通过集中管理功能组件,将最新开发定制的功能扩展至所有成员机构。相较本地开发而言,这种系统管理模式不仅利于联盟开展跨区域集中维护和测试,也保障了各项功能组件在不同地区成员馆的用户认可度和普适性。
2.2.3 重视跨区域特藏资源共建共享。
(1)加强档案与手稿资料的管理与共享。OCA特别重视跨区域特色馆藏内容的创建、聚合和维护,并专门成立了数字馆藏服务工作组,通过创建联合数据库和分布式打印库,不断增强成员机构档案手稿的可访问性。联盟还明确了特藏文献的元数据标准化建设,解决了许多联盟共享平台特藏文献编目数据存在的问题,包括特藏文献编目的平台系统限制、特藏文献与其他文献资料的交互情况、机构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情况等。
(2)集中开展机构知识库平台建设。OCA大力支持和推动成员馆创建本地特色文献资源知识库,集中收集、组织、保存和传播本地特色文献资源。同时,严格把控成员馆在知识库平台建设方面的投资与利用情况,鼓励成员馆跨区域合作开展机构知识库平台的建设工作。由联盟提供集中支持服务,激发成员馆在开发和完善存储平台方面开展更多合作,通过跨区域合作提升联盟整体特藏管理的规模效益。
(3)积极参与美国数字公共图书馆(DPLA)中心网络。联盟以DPLA中心的会员资格作为成员馆参与联盟事项的基本要求,力促各成员馆完成元数据收割调整,推动联盟跨区域特藏资源的一站式检索与利用。同时,积极实施都柏林核心元数据标准,并开发元数据清洗、培训与支持工具向公众开放,于2018年加入DPLA,实现了与美国本土文化遗产资源开放数据平台的开放共享。
2.2.4 实施跨区域馆员专业成长培训计划。
(1)关注用户体验提升培训。随着跨区域文献资源的互通有无和资源保障设施配置的不断完善,OCA不断跟进用户的需求变化,努力提供日趋完善的用户体验。联盟努力构建用户体验馆员教育体系,广泛征集成员馆在用户体验方面的提升计划,提高联盟整体对用户体验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馆员集中培训,切实提升馆员用户体验服务效能,强化用户服务意识,规范用户服务标准,带来更高效的本地化服务。
(2)推进职业发展奖资助计划。2017年,OCA正式创立了职业发展奖,用于支持联盟工作组举办各类研讨会、开展协作学习计划或讲座培训等,以促进馆员开展跨区域专业培训和参与协作。以项目研究为抓手,联盟鼓励各馆开展前瞻性研究,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结题时,需向理事会提交项目报告,并通过分发文件、在理事会或理事会会议上或在年度夏季会议上发表主题演讲等方式分享项目研究成果。
(3)实施馆员职业培训计划。OCA组织经验丰富的专家导师为新进员工传经授道,为经验相对不足的青年员工指点迷津,使馆员熟练掌握共享平台的操作技能,知晓联盟开展的各类跨区域合作活动,着手建立起一支协作创新的实力派馆员队伍。例如,借鉴哈佛大学版权技能培训的成功经验,OCA在联盟范围开展版权技能提升培训,聘请专家开展专项咨询服务与业务指导,大大提高联盟整体的版权问题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