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华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1 引 言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推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向品质化、特色化、个性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现阶段,图书馆在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毋庸置疑。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信息机构,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文化景观和不可多得的优质旅游资源,深刻影响着该国或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长足发展。随着文化欣赏和旅游休闲的关联日益紧密,文旅融合已成为我国在新时期历史机遇下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彰显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巨大动能。作为涵盖文化贮藏、文化研究传播及文化教育三大核心功能的高文化集中性场所,图书馆旅游融合势必成为文旅融合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2018年以来,我国颁布的《文化部 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促进公共图书馆服务功能在社会文旅融合背景下进一步延伸,同时也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未来服务转型提出全新的未来服务发展议题。公共图书馆是国家重要的公共文化机构,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支重要组成力量,在实现“文化强国”“文化自信”等方面肩负着重要历史使命。在“图书馆热”成为我国社会文化新时尚、文博事业和文化旅游欣欣向荣的今天,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服务理念和服务营销策略仍相对滞后,其公共服务和服务营销的短板日益明显,现有公共图书馆的运营能力、服务的文化深度融合与创新意识稍显不足,愈发成为新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综合转型的掣肘。本文通过对国外“公共图书馆+旅游”案例进行调研与分析,总结国外公共图书馆旅游服务模式特点,为我国进一步实现新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实现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我国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2 文献评述

整体来看,现阶段我国公共图书馆旅游融合服务研究具有一定的政策导向性,文献内容丰富,覆盖范围广泛,呈现实践与理论交错上升的研究发展趋势,但公共图书馆领域服务的融合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国内现有引荐文献在国外实践总结与融合方面较为薄弱。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旅游服务实践发展整体处于推进阶段,进一步调研与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对完善和丰富我国相关领域实践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3 文旅融合背景下国外图书馆开展旅游服务功能定位的调研
3.1 概念界定
3.1.1 文旅融合。文化旅游是旅游的发展方向之一,为公共文化机构与旅游的融合提供新契机。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The United Nations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UNWTO)大会第22届会议(2017年)通过的定义,文化旅游是指“游客的基本动机是学习、发现、体验和消费有形和无形文化景点的一种旅游活动/旅游目的地的产品。这些景点与产品与一个社会的一系列独特的物质、智力、精神和情感特征相关,包括艺术和建筑、历史和文化遗产、烹饪遗产、文学、音乐、创意产业和生活文化及其生活方式、价值制度、信仰和传统”。文化旅游基本上追求一个目标:理解。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这是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艺术和人民,品尝它的食物,发现它的风土人情,并亲身体验不同的世界观。3.1.2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体验效应”理论支撑。实践中,公共图书馆在深化与旅游联系的同时,其首要任务是明确在文旅融合中的角色定位,确定服务功能方向,主动融合各种技术手段与方式吸引游客,方可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旅游融合理念的融合与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营销侧重于对改变传统营销模式以提升对参观者的吸引力,增加图书馆客流量。国外学者派恩和吉尔摩提出的“体验经济”理论对公共图书馆旅游营销服务方式升级亦提供了借鉴性参考。“体验经济”在于让消费者融入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在消费过程中注重情感化、体验化和个性化,而非被动接受。相对于服务营销策略,模式创新侧重于改革公共图书馆传统结构,全面开发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与服务渠道,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服务公众和文化教育的职能。目前,已完成公共图书馆主要营销模式的转变,即由以文献信息为中心转变为以游客体验为中心,在吸引更多游客的同时带动城市文化与建设共同发展。结合上述理论实践中国外相关领域,可以总结为下文两方面的服务综合创新融合。
3.2 国外公共图书馆旅游服务的实践调研
3.2.1 旅游主题创意空间构建——创新公共图书馆空间服务内涵。公共图书馆作为与促进地方文化遗产密切相关的组织,提供参与创意旅游活动的机会,为旅游目的开发创意空间,成为吸引游客的活动中心实现旅游服务的新融合。第一种空间构建是通过向游客提供便利的空间环境服务,通过空间学习产生对地方文化资产的了解。例如,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公共图书馆通过构建推广探戈的主题空间,以促进游客深入了解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加拿大安大略省密西沙加的公共图书馆在振兴多伦多附近城市的公共空间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该图书馆通过举办“ribfest”活动,涵盖庆祝活动、集市和节日、有关科学或历史的户外展览、临时公共艺术装置、游戏打造儿童阅览室相连的户外游乐区等主题空间吸引游客。除了上述各公共图书馆的内部空间优化,还应注重馆舍周围环境的布置,战略性地将人文景点设置在彼此靠近的地方以产生协同作用并刺激进一步的公共活动。例如,美国匹兹堡卡内基图书馆的布鲁克林分馆通过打造主题阅读角、儿童游乐区和电影放映室,有助于在舒适的设施内创造各种景点。美国丹佛市中心的公共图书馆不仅是社区资源还是备受瞩目的艺术中心,该馆凭借雕塑、壁画和其他便利设施,使丹佛市中心成为艺术爱好者和游客的目的地。第二种空间服务的构建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字空间。在公共图书馆创意旅游融合服务中,通过打造社交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的数字虚拟空间,为游客提供更具互动体验的分享体验。3.2.2 旅游综合信息服务——融合作为游客和地域社会沟通的互动中介。公共图书馆是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信息资源和服务的集合,在信息化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旅游信息对地方(建筑)的形象塑造具有重大影响,侧面说明旅游是确定目的地推广方式和产生吸引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拓展旅游目标的竞争优势。在此场景下,公共图书馆角色被重新定义。除了承担传统存储图书的职责,还向以提供先进文化服务为行为导向的角色发展,为人们提供各类免费信息以及作为国家、地区重要的文化知识门户。
在旅游融合方面,公共图书馆的首要贡献是作为旅游综合信息服务,此项服务的形式主要包括旅游馆藏的收集、展示和推荐,建设地方旅游数据库、举办旅游展览和宣传活动等。
在旅游信息服务方面,英国盖茨黑德公共图书馆(Gateshead Public Library)设立“图书馆旅游信息中心”。该中心不仅提供包括英国国内外及周边景点介绍手册,还提供各类宣传阅读资料,提供各类文旅资讯,通过媒体和电子出版物对当地文化遗产旅游项目进行介绍,还通过印制宣传册、传单和明信片等对当地历史文化进行宣传。日本一些公共图书馆与酒店业和旅游业积极合作发挥重要信息作用,如提供本地区旅游手册、地图集、旅游参考书目,为游客提供免费的互联网Wi-Fi服务,还有如千代田图书馆的特色接待员服务为游客提供观光旅游答疑,建立游客咨询问题数据库。
在公共图书馆打造本地区特色旅游文献资源数据库(特色馆藏)方面,公共图书馆的馆藏是社会和研究人员探索地方个人、历史和文化遗产的重要资源聚集体。作为文旅融合信息中介的公共图书馆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提供各类数字化专题历史人文数据资源,以“数字赋能”服务旅游,如美国著名的纽约公共图书馆(New York Public Library)长期以来十分重视馆藏数字化建设,逐步从传统研究型文献数字保存向聚焦公共服务领域转化,积极推动数字馆藏自由、无限制浏览访问。该馆依托数字馆藏技术,通过旅游文献资源的建设和开发,扎根本地区域特色历史文化,建立地方旅游文化资源数据库,库内提供大量纽约市风土人情、历史文化资源,让游客近距离体验“人文纽约”旅游文化特色。
实践中,公共图书馆还可将旅游宣传与日常活动相结合,让人们有更多机会了解当地旅游文化,真正使公共图书馆成为人们了解地方文化的窗口。例如,美国俄亥俄州的哈德逊公共图书馆(Hudson Public Library)与美国历史学会(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AHA)合作并联合打造9个涵盖该地区重大历史实践的公共徒步旅行项目;美国波士顿公共图书馆举办的“艺术和建筑之旅”活动,让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公共图书馆,还可享受周边一系列的文化服务。
3.2.3 作为地域特色文化旅游地标——英国大英图书馆。事实上,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本身即可看作文化旅游标志,图书馆建筑往往被看作文化和历史的象征,与地方民族传统和区域文化息息相关。在欧美,许多古老的公共图书馆被列为当地重要的文化休闲旅游资源,通过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建筑吸引游客。这种旅游服务的融合与一般意义上的景点旅游存在差异,该场景下的公共图书馆更侧重提供文化体验。实践中,公共图书馆可以以多种方式成为旅游景点,如建筑风格、文创品牌以及文化服务等,而其作为文化服务的促进者和文化体验的供应者角色也在不断变换。
英国大英图书馆最初是大英博物馆的一部分,拥有超过1.7亿件形式各样的历史文化藏品,是目前世界上馆藏总量最大的图书馆。近年来,该馆不断通过服务、空间升级,探索提升文创产品开发、研学旅行、体验式展览等文旅深度融合的新模式,获得良好成效。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其馆内空间功能与服务内容实现旅游服务模式融合如图1所示。

图1 作为旅游目的的大英图书馆服务项目构建
(1)打造人文地标
大英图书馆选用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建筑造型和内部设计,使展品与布展环境和谐一致,将英国厚重的历史传统文化深刻融入空间设计和各项文化服务中,实现游客多层次、多角度领会英国文化。其主要通过内外两大维度实现旅游地标的打造。向内来看,主要通过建筑、内部空间设施、馆藏珍品以及定制精品展览等丰富图书馆文化内涵;向外延伸,形成以大英图书馆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圈,在该馆附近遍布超过400余个重点地标和超过千家餐厅、礼品休闲店铺以及种类繁多的文化集市、艺术剧场等,周围交通便利,环境友好,为大英图书馆保持持续性旅游吸引力提供保障,从内到外满足了作为旅游地标的基本条件。
(2)场地利用定制化
大英图书馆将空间出租给艺术组织和商业画廊,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馆内文化服务内容,增加了更多新鲜项目。例如,其内部的国王图书馆画廊和露台餐厅,面向专门的旅游团体提供定制服务。国王图书馆画廊可容纳近百人活动,为此,图书馆提供消费餐饮以及展览的各类折扣,以匹配不同的旅游模式。
(3)丰富的馆藏珍品
公共图书馆的文化资源是旅游融合服务的核心与特色所在。大英图书馆常年提供音乐、地图、邮票和永久性免费的三个系列展览,让游客可以一睹英国历史。数据显示,大约有超过100万人参加了大英图书馆的展览活动,超过10万人参观了展览盎格鲁撒克逊王国由历史文化古迹改造而成的图书馆空间探索。此外,大英图书馆存有莫扎特的音乐日记、达·芬奇素描和《大宪章》原版以及莎士比亚等名人的原版印刷品,诸如此类的馆藏珍品展览极大地丰富了其文化服务内容。此外,大英图书馆馆藏有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完整印刷版圣经——两本古腾堡圣经,这些基督教的文学资源吸引了特定宗教背景的游客。总体来看,大英图书馆内部馆藏资源丰富多元,通过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文化藏品,并善于以文物与微缩景观及实物场景还原相结合的形式来展现英国的历史和社会文化变迁,更易使游客身临其境地领略欧洲历史文化风貌。
(4)精品旅游项目开发
“体验经济”理论发展的旅游项目的教育活动多与亲身体验有关,如实地参观古籍修复现场、模拟体验工作等,让参与者在体验和自我探索中最大限度地感受历史的神奇和考古的乐趣,使参观者获得独特的亲身经历。为增强游客体验服务,大英图书馆开启沉浸式图书馆文化体验项目开发工作,打造一批极具图书馆工作特色与文化内涵的体验之旅,如该馆的“Conservation Studio Tour”旨在提升游客体验并深入了解图书馆用于保护馆藏的技术。值得注意的是,大英图书馆在打造各种体验项目的同时,还重点提供一批“小而精”的付费文化活动项目,此类项目内容丰富且布置精美,面向特定群体(如旅游团体)预约付费,这种“免费+付费定制”的双模式精品项目开发,既很好地普及了馆内文化资源,又极大地满足了游客群体的多元需求,实现旅游服务向精准化过渡。
(5)特色餐饮与文创产品
作为旅游目的打造的公共图书馆旅游融合服务,不仅要在文化服务上下功夫,同时也要满足游客的其他客观需求,提供便利的餐饮购物服务有助于营造舒适便捷的旅游印象。大英图书馆提供完善的餐饮和购物服务,不仅为参观者提供休憩的场所,同时也增加了图书馆的营业收入,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该图书馆一楼入口处设有大英图书馆商店,主要是展示丰富多样的文创周边,出售书籍和文学主题的礼物等,其线上商店也出售书籍、文具、笔记本、明信片、磁铁、钥匙圈、服饰等众多文创产品。在餐饮方面,大英图书馆专门设有“吃喝玩乐”区域,馆内各个楼层均设有咖啡馆与餐厅,提供各类餐饮美食与Wi-Fi服务,极大地方便了游客。
(6)研学资源整合
研学是一种基于地方特色文化体验的全新旅游模式,主要受众为学生。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开展的创意文化服务与项目为研学搭建了文化资源与文化教育的桥梁。在研学资源整合方面,大英图书馆通过课程设计与开发实现专业研学旅游。其根据受众年龄与职业特点提供8个方面的免费与付费研学项目,受众范围包括青少年至大学研究者等。研学内容形式多样,基于历史主题、技术主题以及文学主题的各类活动项目均有涵盖,将公共图书馆之旅与图书馆馆藏、数字信息技能、专题讲座和文化展览等结合起来,在寓教于乐中帮助受众锻炼各项能力,普及文化知识,最终实现旅游融合服务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