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二OO九年,六月五日,时临毕业,无为且烦。母与姊欲至山中庙进香,唤吾同去,吾欣然相随。母与姊在前提香径进大雄殿,吾因贪恋山中清凉与美景而徐后。待余欲进大雄殿,一犬忽跃身前狂吠,闻僧喝乃止。
余游兴皆荡,况时运不济,再见犬对后至而提香烛之客摇头摆尾。佛说:“众生皆平等。”话曰:“佛前香客皆菩萨。”何乃佛前一犬尚如此相欺?余心中愤懑,乃出山门,拾一石而于墙刻曰:
山中不纳清贫客,佛前恶犬尚相欺。
佛主无欲镀金身,贫士有欲三尺素。
佛主无求化灯油,贫士有求两袖风。
天下名山僧占多,僧为求佛筑庙宇。
金碧辉煌琉璃瓦,气势恢弘大雄店。
贫士无才无头出,羞对繁华游山中。
山中风凉景清幽,游兴渐炽至庙前。
不期恶犬欺身前,龇牙狂吠怒相对。
僧闻犬吠忙喝止,犬闻僧喝悻悻去。
犬吠声撕山里静,僧念阿弥绕林去。
两声相逐飞天外,贫士答僧且宜然。
忽有笑言传庙前,恶犬闻声趋至前。
士惧恶犬再欺客,失声呼客行且止。
客不闻言行且坚,手中香烛晃身前。
犬见香烛吠当止,摇头摆尾叫声欢。
欢声唤醒贫士心,士立当前心恍然。
山中清风虽纳凉,不奈僧客果腹肠。
佛已成仙僧未成,若无香烛风也无。
万般世俗出一品,士不出头何处饮?
人世虽有自由在,怎奈世俗道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