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诗词
文章内容页

当记忆被稀释成河水

  • 作者: 江南诗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6879
  • 柆柆

      对诗我们采取什么态度最好?把诗当成某种递质,让诗说出只能经由诗才能说出的东西,而非小说、散文所能触及。诗也是唯一能让人魂牵梦萦的东西。

      故地是春马的诗歌萌芽和扎根的地方,不管是风吹草动还是枯枝白雪,都时刻牵绊着一位东北青年诗人粗犷而又细腻的内心。在诗人的记忆中,童年的故地洋溢着微笑和幸福。而如今回到故地,却只看见枯柳、失去原色的云朵和掩藏在白雪中的冷和孤独。

      “我离它越远,越难以心安/回到故地/又在先前的路上走失。”

      通过第一人称“我”对故地的直观感受,巧妙的暗示一个诗人内心的栖居之地逐渐与之产生距离,变得疏远。想必此时的诗人是单纯的,他从未想过逃避故地带给他的伤害,在那条返回故地的路上他似乎甘愿受罚,即使一次又一次走失、即使遍体鳞伤。

      诗歌是春马内心的投影仪,投影家乡的今非昔比、投影仅存的一丝希望被如何湮灭的过程、投影被故地抛弃的绝望、投影爱情的悲欢离合、渴望和感伤。最终,东北的雪覆盖了诗人尚存余热的心,唯一留下的几个脚印也被风吹去了痕迹。正因为故地给予诗人此起彼伏的爱和痛,导致那颗单纯的心在爱恨交织中对抗、妥协、成长。诗人试图想悄悄地离开,再悄悄地回来,看一看这没有他的城市,怎样呼吸、交谈。他內心潜藏有极为细腻和柔软的部分,似乎一切行动都基于这片故土:提前把记忆掩藏、感知爱情和生命、大逆不道地爱上一个路人、前往原野释放自己的野性。

      马春诗歌的隐秘和神秘性来自诗人特殊的生存环境、阅历与诗人内心的碰撞的发声。在特定的环境中,诗人借助诗的敏锐去体察变化、爱情以及世间万物的颤动,从而获得新的感知体验。如著名诗人、评论家陈超先生所言诗歌是感官经验、生命情绪与活泼的心智相遇所产生的审美趣味。endprint

      本文标题:当记忆被稀释成河水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826783.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最新被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