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诗词
文章内容页

饱蘸雨意的蔚蓝

  • 作者: 江南诗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4703
  • 施茂盛

      最为炽热的,是折返途中的群雀,

      它们的鸣叫已融合潮汐的和声。

      暮晚以地形学的构架支撑起青冈的脊背,

      随后又携带尘埃汇入置顶的那只陶罐。

      群山滑向天幕的那一刻,

      它的露台现出另一侧的雕栏。

      旁逸的海棠,饱蘸着雨意;

      湖水暗自涌動犹如律法。

      这侧漏的月色有着颅骨内的蔚蓝,

      只有杉树林凝聚的冷寂才与之匹配。

      斜坡上,一座风团擦身而过。

      我看见我的屋宇悬滞着,

      一只翠鸟从我脚下的枯荷跃起。

      进入辽阔之前,它已如愿。

      在湖泊环绕的墓地,我俯瞰着;

      自此,我认识了这座星球的边界

      (选自本刊2019年第三期“江南风”栏目)

      张桃洲品读:

      这首写景诗从“折返途中的群雀”写起,该句与接近结尾处的“一只翠鸟从我脚下的枯荷跃起”一道,为全诗构筑了一个十分开阔的视野。而诗题“饱蘸着雨意的蔚蓝”,则为诗中描绘的景物铺就了一层浓厚的底色,这一短语所产生的视觉感如此鲜明,真有一种逼人眼目的效果;它分别出现在中间的两行诗句里:“旁逸的海棠,饱蘸着雨意”、“这侧漏的月色有着颅骨内的蔚蓝”,随后的诗句“只有杉树林凝聚的冷寂才与之匹配”,将“蔚蓝”给人的感觉映衬得更为强烈。事实上,把“颅骨内的蔚蓝”与“杉树林凝聚的冷寂”相“匹配”,让“群雀”的“鸣叫”“融合潮汐的和声”,以及“暮晚以地形学的构架支撑起青冈的脊背,∕随后又携带尘埃汇入置顶的那只陶罐”、“群山滑向天幕”、“湖水暗自涌动犹如律法”等,正是此诗的一种造句方式——在这些诗句中,具有粘合作用的词语(即引用时加了着重号的),成功地在它们前后的事物之间建立关联,由此衍生出了全新的意义并形成了微妙的语感。末尾的两行诗句表明,这并非一首单纯的写景诗,“湖泊环绕的墓地”与“这座星球的边界”的对应,展露了此诗所关切的生与死、自然与心性等主题。

      本文标题:饱蘸雨意的蔚蓝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827358.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最新被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