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诗词
文章内容页

喜马拉雅山

  • 作者: 江南诗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2400
  • 灯灯

      和我交谈的鹰,带着雪的光芒

      俯冲向下,阿布说

      我们是有福的,看见雪山上日出

      是有福的

      有一刻我确信喜马拉雅山上

      住着神灵

      就在我看见,与未见之间

      而和我交谈的鹰

      继续

      俯冲直下,向着比雪山更苍茫的人世——

      一位尼泊尔男孩,他和我不同

      他和我,我身上的

      尘土不同啊——

      清澈的眼神:住满了雪山、湖泊、太阳

      以及我

      ……前所未有的宁静。

      (选自本刊2021年第一期“首推诗人”栏目)

      一行品读:

      收放动静之间的神山密义

      这首诗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从“比雪山更苍茫的人世——”后面切开。前半部分写“鹰”,后半部分写“一位尼泊尔男孩”,它们都是“喜马拉雅山”的化身或提喻。

      诗始于一只鹰“俯冲向下”的动作。当诗人写道“阿布说/我们是有福的,看见雪山上日出/是有福的”时,好像這只“和我交谈的鹰”与“阿布”发生了重叠。由于“俯冲向下”的动作伴随着交谈的进程,我们也可以说,正是在鹰的俯冲所打开的视野中,我才能看清这座山,并相信它上面有神灵。

      后半部分出现的“尼泊尔男孩”,是“山”的又一次变形。诗从宏大视角出发,收缩为具体事物:整个喜玛拉雅山浓缩成一个“男孩”,再浓缩成他身上细小的“尘土”和清澈的“眼神”。但后面又紧接着一个放大的运动:在“眼神”之中,包含着雪山、湖泊、太阳等辽阔、庞大的事物。这就将宏大之物收缩为具体事物,又从具体事物重新升华为浩瀚的神性。

      在收和放之间,诗还营造出了动和静的对照关系。前面是“鹰”的飞翔,后面是“男孩”的沉默;前面是动态的“俯冲”,后面是眼神中的“宁静”。一座神山,就在这样的对照结构中显身。

      本文标题:喜马拉雅山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830379.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最新被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