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文学交流写作素材
文章内容页

繁体字识读进入中小学课堂?教育部:简化汉字符合演变规律

  • 作者: 意林·作文素材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1691
  • 陈慧敏

      适用话题 文化传承;繁体字与简体字;文字与文化;中华文化

      素材聚焦1 简化字无碍传承古典文化

      教育部答复称,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作为工具,应当便于使用。自古以来,汉字由繁趋简的发展演变趋势十分显著,且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现行简化字是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通過搜集、整理、筛选千百年来在民间通行的简体字,具有历史继承性、体系性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此外,文字并不完全等同于文化,文字是记录、传递文化信息的工具,中华文化的大量信息是通过汉字记录下来的。认识繁体字的人不经过专门学习、培训,一样读不懂古典诗文,不能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表示:“文字作为社会性符号,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并不会因此而磨灭。”

      素材聚焦2 认读繁体字并非难事

      针对“中小学繁体字识读教育”一事,教育部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学校教学应依法使用规范汉字。但在中小学经典阅读和书法教育中,会涉及繁体字教育有关内容。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昭晖认为繁体字的识读并不困难:“我们很多成年人可能用一两个小时就可以把繁体字认全,在中小学阶段没有必要去花这个时间。”国家11个部委(局)组织的“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也说明,我国多数人基本能够认读繁体字。此外,储昭晖还表示,要想传承中华文化单纯让孩子们识读繁体字还远远不够,更应该从多学科汲取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考场仿真试题】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则150字左右的微评论。

      【范文示例】文字不等同于文化,文字的简化是汉字发展的趋势,依然承载着它所应当承载的文化内涵。而且,文字是一种符号,也是一种工具,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本身也是文化的一部分。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我们能做的,除了借助汉字这种工具,更应该加强中华文化本身的学习,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时事引读

      有关汉字繁简之争,似乎过段时间就会被重提一番。2019年12月初,关于“繁体字识读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提案”又一次引发舆论热议。2019年年初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有全国政协委员提交《关于在全国中小学进行繁体字识读教育的提案》,2019年12月6日教育部在官网就此提案公开答复。答复就关于简化汉字“因简害义”“有损汉字的艺术美和规律性,不利于文化传承”问题,关于中小学繁体字识读教育做了详细说明,并表示当今语言生活中,繁体字仍将发挥作用。

      本文标题:繁体字识读进入中小学课堂?教育部:简化汉字符合演变规律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862040.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