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文学交流写作素材
文章内容页

500岁“叔圈顶流”于和伟:我的“觉醒年代”

  • 作者: 意林·作文素材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9380
  • 石保青

      作文君:2021年获得白玉兰“最佳男主角”奖提名的五位男演员:陈建斌、于和伟、张嘉益、黄轩、王凯,都是演技界的扛把子,评委陶虹直言,今年“最佳男主角”竞争非常激烈,大家绞尽脑汁,最终“花儿”落在于和伟身上。“叔圈顶流”于和伟是一个出场自带BGM的实力派演员,他精湛的演技堪称“一人千面”,网友更是称其一个人就能演完整部《三国》。

      2021年以来,于和伟主演的《巡回检察组》《上阳赋》《觉醒年代》《刺杀小说家》《悬崖之上》接连上映,成为霸屏戏骨,被无数观众当作“演技教科书”反复品鉴。

      于和伟出生于辽宁抚顺,他是家里老小,3岁时父亲离世,母亲靠卖烤红薯把他养大。那年中考失利后,于和伟不好意思待在原来的初中,选择在一所新的初中复读。由于当时的家境承担不起每个月5元钱的补课费,他想辍学。这时,吴红斌老师了解情况后,就主动伸出援手:“这个学生我来管,5元钱从我工资里扣就行了。”吴老师像慈父一样照顾他,于和伟也把吴老师视如父亲一般的存在。直到现在,功成名就的于和伟一直铭记师恩,一有时间就回老家看望吴老师。

      于和伟第一次拍戏是在一个话剧里饰演农村团支书,他说话操着一口“东北大碴子味儿”。选他的副导演感觉“丢份儿”,训斥说:“你也算是专业单位的,怎么普通话都说不好?”于和伟很惭愧,但他以自己紧张为由,想要蒙混过去,没想到副导演直接让他来一段绕口令:“给我说个‘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这可难坏了于和伟,最后竟然留下一句“我不说”,起身走了。

      经此一事,于和伟兜里整天揣本《新华字典》,时时翻阅,最终戒掉乡音,练好了普通话。如今的于和伟在诸多电视剧中有演讲戏份,大段的台词一气呵成。在《觉醒年代》中,他扮演的陈独秀有一场激情演讲,都是对照原来的演讲稿还原的,还要把当时的措辞方式口语化。五页纸的台词,演讲时间六七分钟,他一口气下来,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拍了一条就过,导演和场记都忍不住跑到他跟前鼓掌说:“于老师太牛了!我们对着剧本看,一字不差!”而这让于和伟深感自豪的同时,他却愈发感激与怀念那位曾经批评他普通话说不好的前辈——原辽宁电视剧制作中心副导演景明。于是,时隔28年,于和伟特意托友人找到了景明导演,并向他当面表达谢意。

      历此种种,我们才看到了一个在生活中褪去主角光环、带着烟火气和人情味儿、感情细腻又真实、令人温暖舒适的于和伟。

      (田龙华摘自《做人与处世》2021年第11期)

      【素材任意门】古语云:“君子因誉而情疏,因诤而友密。”北宋时,司马光身居要职。有一天,史馆的刘器之来看望他,谈完公事后,司马光问刘器之:“当初你进史馆,可知我为何要举荐你?”刘器之答道:“许是您有念旧之情。”司马光笑了笑说:“这点你说错了,如果仅仅是因为念旧,那这朝堂之上岂不皆是我举荐之人了?”“那是为何?”司马光接着说道:“你我就治国之策据理力争,不对之处你敢当面指正,没有因为权力而生依附之心。我就是冲这一点竭力向朝廷推荐你的。”刘器之听罢,起身對司马光深深一揖:“君实兄知我,我由此更知君实兄。”

      (特约教师 张衍凯)

      本文标题:500岁“叔圈顶流”于和伟:我的“觉醒年代”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864471.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