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初鸣
每年上元之夜,天上明月高悬,地上花灯焕彩。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漳州市中心的中山公园内照例都要举办一年一度的灯展,赏月观灯的人潮汹涌。不过,更加喧腾热闹更加有文化气息的还是中山公园南门外府埕正在举行的灯谜会猜活动。
在皎潔的月光和璀璨的灯光下,府埕两排大树间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谜笺,上面写着各式各样的谜面,让灯谜爱好者猜射。活动现场分成二三十个摊位,每个摊位都摆着一张桌子,桌子后面站着一位主持人,身边放着一堆牙膏、香皂、餐巾纸之类的小奖品,谁猜中了就当场把奖品发给谁。谜笺下、桌子前挤满了灯谜爱好者,男女老少都有。有的在冥思苦想,有的在交头接耳,猜中者领到奖品喜笑颜开,没猜中者懊恼不已。更加热闹更加刺激的是灯谜擂台赛,在临时搭起的擂台上,主持人高声公布谜面,台下灯谜爱好者猜中大声喊出谜底,如果猜对,主持人敲响铜锣以示表彰,并当场发给小家电之类的奖品。其情其景趣味盎然,整个场面蔚为壮观。清乾隆年间福建布政使钱琦曾有过这样生动的描绘:“烟花火树拂墙过,映带春灯谜语多。忽听鼓声喧震地,绿旗营里唱秧歌。”虽然写的不是漳州,但移用来描绘漳州府埕一年一度的灯谜会猜盛况倒是恰如其分的。
这是漳州市区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是芗城这座谜城独特的民俗风情。除了因特殊情况无法参加,每次元宵灯谜活动我都会前往凑热闹,而且每次都有所斩获。因此,这些年家里从来不必买牙膏,因为猜谜所得的奖品都用不完。
芗城区的灯谜活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已经渗透到工作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成为民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除了一年一度的大型活动,芗城区各镇街、各单位也经常结合行业宣传或推介举行小型的灯谜活动,如科学常识、消防知识、安全知识、金融知识、环保知识、食品安全知识等的宣传普及,就经常利用灯谜这种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宣传的趣味性,让民众乐于接受而且记得较牢。我有几次就是下班路过或逛街途经看到路边有猜灯谜的临时摊子,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临阵磨枪上前猜谜语,收获奖品带回家,妻子还以为我到超市买东西回来了。2015年3月22日,家住市区元光南路鸿达花园一位名叫胡家怡的10岁女孩自办生日灯谜会,在小区公共场地挂出近200条灯谜,用气球和笔记本、橡皮擦、酸奶、牛奶等作为奖品奖给猜中者,并置备了水果、饮料和糕点,用灯谜这种形式来庆祝自己的10岁生日,场面温馨感人,吸引了许多附近居民,新闻媒体对此作了报道。
灯谜是文字的游戏、高雅的娱乐、知识的检阅,更是脑力的锻炼、智慧的闪光、敏捷的考验。刘勰的《文心雕龙》说:“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或体目文字,或图像物品,纤巧以弄思,浅察以炫辞。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芗城区的灯谜活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更有悠久的文化传统。芗城作为漳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文昌盛,积淀深厚。灯谜这种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自唐朝传入漳州,受到这个“鱼米之乡”民众的喜爱,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当时整个城区谜社林立,活动兴盛。灯谜活动虽然在“文革”期间受到冲击,但改革开放以后很快恢复生机和活力,灯谜艺术之花又以其绚丽的风姿和奇特的清香远近传播。各级谜协、谜社相继成立,谜事活动连绵不断,走在全国各地之前列,在国内谜界享有较高知名度,因此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灯谜之乡”。文化部一位原司长还为漳州芗城题词:“不愧灯谜艺术之乡”。芗城灯谜创造了足以让漳州人骄傲的多个全国第一:成立全国第一个灯谜协会,创建中华谜史上第一个灯谜艺术馆,创立了全国第一个致力于两岸谜艺交流的组织。
1981年,漳州市灯谜协会成立,这是全国第一个县市级的灯谜协会。灯谜协会活动开展频繁,培养众多全国知名的谜家,多次举办全国性赛事,与海内外近200个灯谜社团、数百名谜友保持密切联系。目前,灯谜协会每周都至少开展一次活动,活动时间多在周日下午,地点多在灯谜博物馆,制作谜语,研究谜艺,培养谜家,推进灯谜文化。协会创办谜刊《虎啸》至今已出版50多期,发表谜作上万则、谜论近百篇,率先开拓近现代谜史研究,并对谜格、谜法、谜路作了多方面深入的研究,多篇谜学论文入选国家级谜刊。谜协骨干编写并出版多部谜学专著,在海内外谜坛产生广泛影响。1985年9月,漳州师院(今闽南师范大学)灯谜协会正式成立,也成为全国高校第一个灯谜协会,迈出了灯谜活动在校园中发展、推广的第一步。
成立于1992年春的漳州灯谜艺术馆,是中华谜史上第一座灯谜艺术博物馆,因此被誉为中华灯谜艺术馆。馆舍开始时设在芗城区文化馆五楼,1998年迁至漳州古代标志性建筑威镇阁主楼,2012年迁到台湾路漳南道巷新址。新址位于古城内,是一座两层的小洋楼,建筑面积近300平方米,分谜史、谜城、谜艺三个部分,馆内收藏有古今中外灯谜资料、历代谜家简要事迹碑刻、海内外重要灯谜活动碑刻、谜圣张起南和谜贤高伯瑜半身铜像、印章谜、名人手书谜等古今中外灯谜资料计3万多件,是海内外收藏灯谜资料最多的专业博物馆。其中张超南撰、张起南书之“山辉书屋”楠木楹联、高伯瑜捐献的毕生珍藏历代谜书古籍、陈日荣捐献的国粹一号端砚被视为“镇馆三宝”。漳州灯谜艺术馆自开馆以来,接待了数以万计的海内外参观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彭冲、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张思卿、张克辉等国家领导人先后前来参观,留下许多赞语。
1994年1月成立的高雄漳州文虎基金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灯谜基金会,也是第一个致力于海峡两岸灯谜艺术交流的组织。漳州与台湾隔海相望,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灯谜在台湾也十分流行,漳籍史学家、诗人连横在其父连永昌熏陶下自幼就是“谜痴”,不仅积极参与灯谜活动,还办小报,开专栏,推展谜艺。因各种原因,两岸谜界长达40年的隔绝,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漳州率先在全国开展两岸谜艺交流。“灯辉映照两岸人,谜缘沟通海峡情”。1989年,漳州举办“首届中华灯谜艺术节”,迎来台北、高雄、台南14名谜友,首次开展两岸谜学交流互动。1993年,高雄谜学研究会沈志谦、陈联松、李百谋应邀来漳交流谜艺,并在中山公园主持了灯谜晚会。1994年1月1日,高雄漳州文虎基金会成立,并设立旨在表彰年度为灯谜事业做出特殊贡献的灯谜人才的“沈志谦文虎奖”。1998年,漳州灯谜协会应邀赴台开展谜艺交流。两岸谜界双向互访越来越频繁。高雄漳州文虎基金会至今已9次开展评选,有60多位谜家获奖。说到两岸谜艺交流,我不禁想起2006年自己的亲身经历,当时到台湾参加林语堂国际研讨会,随同漳州谜友会晤台湾谜友,那天友好交流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那天的愉快和温馨至今无法忘怀。我后来写了一篇散文《两岸谜缘诉不尽》,在报刊发表,被两岸的许多网站所转载。
芗城灯谜已经在中国谜史上创造了多个第一,现在仍在不断努力,继续谱写谜史新篇章,让漳州这个独特的谜城风情更加婀娜多姿、绚丽多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