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生活
文章内容页

陶之语

  • 作者: 闽南风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8699
  • 黄燕红

      对陶瓷,我是从漠视直接跌入爱恋的。或许世界上最神奇的催化酶,叫“艺术”。

      西溪生态文化园山明水秀,潋滟波光映射着陶艺文创中心,铭刻下我永不褪色的美好记忆。在陶瓷世界里沉醉不知归路的艺术家们,玩得不亦乐乎。六位中国陶瓷艺术家,六位法国重量级艺术家,他们身上有着共同的沉潜和修养,目光里有着共同的专注和执著。用中国的艺术语言,用法国的艺术语言,彼此对话彼此激发,共同呈现陶瓷的独特表达。

      享受艺术,是件多么幸福的事呵!

      记者们追根究底的个别采访,摄影家俯仰之间的频繁喀嚓,都搅动不了深深投入的创作状态。每次就餐都必须三请五催,才能把他们高蹈飘扬的思路,从陶瓷中拖曳到红尘中来。

      水何澹澹,凉风习习。百叶窗外,阳光明媚大地芳菲,盎然绿意铺展开自然之美,正好呼应满室的浪漫氛围,和葱茏绚烂的艺术之美——赏心悦目,天人和谐!从易于变形涣散,到凝固并獲得长久生命力,一坨朴实无华貌不惊人的泥土,蜕变成令人心旌摇荡的艺术品,需要灵气洋溢的审美,需要意到手到的塑造,需要精细入微的烧窑。

      一帧帧沉迷创作的画面,如此动人:

      追求诗意和极简的茱莉亚,小心翼翼地反复修坯,浓眉下的明眸,全神贯注于椭圆形的泥环,世界与她无关;视觉艺术家玛丽,银色大耳环纹丝不动,在挂盘上安妥画着姑娘的肖像,换姿势时不觉把左腿踩上了凳子;散乱的色碟和画笔间,圆润清丽的瓷瓶傲娇伫立,职业画家、法国游记艺术家协会主席大卫,正在瓷瓶上绘制图案,又跟妻子视频,给她看作品,皱纹纵横的笑容孩子般稚气,映衬着虬曲花白的稀疏发丝;曾担任巴黎十九区文化副市长的职业艺术家朱莉,笑吟吟跪坐在地板上,精雕细琢,斑驳的工作围裙上方,五官标致光彩照人……

      撇开绅士淑女的外壳,被艺术淬炼过的淳朴和逸致,俗人绝难模仿。他们气质潇洒,不拘泥繁文缛节的任真率性,让我如沐春风。

      于2013年荣获中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终身成就奖,在业界以德艺双馨著称的洪树德教授,已年过古稀,拿着放大镜让我们凑近看坛子的璀璨窑变,结果是一声迭一声的惊叫“哇,好漂亮!”然后动手修补作品,一丝不苟不厌繁琐,一划一刻慢慢悠悠。

      急性子的人会替他们焦虑:太浪费时间了!一道工艺就要磨蹭那么久。然而,艺术家个个底气十足从容不迫,仿佛时间如海无涯无际,可以任意提取,仿佛时间必须宠溺艺术,仿佛高端艺术品必须优雅穿行于光阴的河流,笑傲前世、今生和未来。

      从粗坯到半成品到成品,极态尽研的精美,凝聚着作者的感情智慧,百花争艳盛开万语千言。

      陶器的发明,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从粗陶、细陶,到炻器、半瓷器,以至瓷器,这个王国充满了泥土的芬芳,演绎着众生的悲喜。近万年的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汉族文化史。不同的朝代气质,相生相伴不同的陶瓷风格。

      在China的生活里,谁能离开china呢?锅碗瓢盆交响曲经冬复历春,一代代人在陶瓷的陪伴下生长,老去。除了失手打破碗碟挨骂之外,一般人对生活陶瓷并无太多关注。即便在小学课本遇见梅尧臣的《陶者》,也只是不求甚解地齐声朗诵: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我也是这样。直到某天,艳遇美轮美奂的陶瓷艺术品,从此刻骨铭心。从此晓得了,他们的美来之不易,要经受水火人工的历练,要走过曲折神秘的征程:淘泥、摞泥、拉坯、印模、修坯、捺水、画坯、上釉、烧窑、成瓷、修补。

      陶的质地较松散,色泽自然素朴大方,是许多艺术家的挚爱;瓷器高贵华丽,有“声如磬、明如镜、颜如玉、薄如纸”之誉。陶瓷在历朝历代,总会遇见大师和知音,懂得他们的实用价值和审美密码,提升他们的艺术水准和境界层级。穿越天灾人祸的罅隙而幸存的古物,更是娓娓叙述着弥足珍贵的故事,徐徐展现着广阔社会的画卷。

      我鼻息轻悄,久久看洪教授创作,低语:“您出好多精品啊!”

      “不要太当真,就对了。不要老想着获奖、老想着值多少钱,就对了。在陶瓷界有个词特别重要:点土成金。”

      “嗯。我懂,写文也是这样。洪老师,看您的《关系》,我的眼睛和大脑打架呢!大脑说:这是陶艺。眼睛却固执地嚷嚷:这分明是根雕嘛!”

      他会意浅笑,语音里透出已臻化境的淡:“对,就是这么复杂。关系也是这么复杂的。”

      龙江颂歌陶艺文创园里,两国艺术家各自视角与群体智慧,碰撞启发了陶艺创作的更多可能性。有心观众惊喜地发现,中西文化在陶瓷上的结合可谓相得益彰:中国艺术家作品严谨地道,法国艺术家思维开拓奔放;中国陶瓷文化博大精深,法国艺术创意舒展轻松。

      有些场景瞬息远去,有些场景留存心里。春去春又来,不知不觉我又忆起陶瓷们的倩影,细细回味“陶语天下?荟萃龙海”的结束语:“希望此次试验陶瓷艺术展可以通过语言的碰撞,用艺术交流对于人生的思考。”

      本文标题:陶之语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866538.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