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生活
文章内容页

漳州战役奏响东征凯歌

  • 作者: 闽南风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4525
  • 曾一石 林绿

      1932年4月,在漳州大地上曾发生过一场激动人心的光辉战役。毛主席在这场战役获胜后曾风趣地说:“谁说我们红军只会在苏区关起门来打狗,怀疑我们在白区能不能打胜仗?现在可以叫他们好好看看,我们打得蛮好嘛!”曾经参加过漳州战役的杨成武上将,在回忆起当年这场战役时,说这“是一次打得痛快淋漓、干脆利索的战役,是一场凝结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广大之指战员智慧与心血的胜利之战。” 这就是被载入中国共产党史册的漳州战役。

      审时度势 挥戈入闽

      1932年3月上旬,历时33天的赣州苦战让红军遭受了重大损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项英受命赶往瑞金城郊的东华山古庙,向正在休养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报告赣州久攻不克的消息,并请毛泽东下山参加苏区中央局会议,讨论下一步行动。心系前方战事的毛泽东当即冒雨和项英一起直奔赣州城外的江口镇出席会议。

      江口会议上,毛泽东严厉批评攻打赣州的军事错误,提出应向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赣东北以及闽北、浙江等地发展。早在1932年1月,赣州战役发动之前,毛泽东就对红军急于攻打大城市,发动赣州战役的部署坚决提出反对意见,其时受到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政策影响的苏区中央局和中革军委并未采纳毛泽东的意见。遗憾的是,江口会议上,毛泽东的意见依然未被采纳。会后,中革军委决定以红一、红五军团组成中路军,在赣江以东活动;以红三军团为西路军,在赣江以西活动,尔后两路军“夹赣江而下”,向北发展,相机夺取赣江流域的中心城市,以完成革命在江西省首先胜利的任务。

      再次遭受否决的毛泽东并没有轻易放弃,在跟随中路军行进的过程中,积极与中路军首长林彪、聂荣臻二人交流意见,得到二人支持。正在这时,红军总政治部得到粤军企图进攻苏区的消息,巩固闽西苏区当即成为重要问题。毛泽东、林彪、聂荣臻因势利导,多次建议将中路军改为东路军,挥戈东进,直插闽西,最终得到了苏区中央局的批准。3月下旬,中路军改称东路军,开始东征福建。

      大胆谋略 转向漳州

      东路军进入长汀后,毛泽东深入调查研究、综合分析时局,深感打出外线方能展开时局。他把目光从闽西转向了闽南。漳州,这座地处闽南的富饶之城,进入了毛泽东的视线。

      漳州商业繁荣,物产丰富。驻扎于此的国民党四十九师张贞部,横征暴敛,鱼肉人民,百姓早已怨声载道。打下漳州,一可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扩大红军影响;二可消除闽西敌患,威逼粤军;三可筹得大批物资,缓解苏区困难。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毛泽东心中酝酿而成。3月30日,毛泽东致电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建议东路军攻打漳州,认为只有下漳州,方能调动敌人,赢得战争,打开局面。周恩来十分钦佩毛泽东的军事才能,接受他的正确意见。在周恩来的大力支持下,苏区中央局批准东路军攻打漳州。

      漳州战役,就此拉开序幕。

      初试锋芒 旗开得胜

      東路军攻打漳州,光复龙岩首当其冲。4月初,红一军团由长汀出发,红五军团由江西信丰出发,向龙岩开进。4月9日,东路军部队在大池休息集结兵力。4月10日,先后打下大池、小池的红军向考塘方向挺进。

      考塘村位于山谷低洼地带,两侧高山林木繁郁,地势险要。在此固守的部队是国民党张贞四十九师杨逢年一四五旅战斗力最强的二九一团。

      战斗打响后,公路两侧制高点机枪如同火龙,猖狂一时。红军兵分三路,中路部队沿着马路猛力冲锋;右路部队直取制高点夺取机枪;左路部队从敌军后背攻上。敌人三面受攻,死伤过半,只好投降。

      当天下午,红军乘胜兵分两路进攻龙岩城,一路由龙门正面进攻西门;一路绕道铜钵,从背面攻入北门。防守龙岩城的张贞部独立团多系新兵,缺乏战斗力,一经红军攻击,自行溃逃。红军一举占领龙岩城。

      张贞闻讯龙岩被攻,不知战况进展如何,急派飞机前往龙岩侦察,飞机飞至龙岩上空,只见城内红旗招展,原想降落加油已不可能,只好匆忙飞回漳州。结果,慌中出错,飞错方向,朝同安飞去,挂在朝天岭的大树上。

      此后,“张贞的飞机吊在树上”,一直成为流传于闽南人民口中的一大笑话。

      是役,东路军消灭守敌张贞部1个多团,俘敌685名,缴枪900多支。龙岩战斗,红军初试锋芒,旗开得胜。

      鏖战天宝 胜利进漳

      龙岩之胜,打开了东征漳州的大门。4月11日,毛泽东在龙岩主持召开红一军团师长、政委以上干部会议,总结龙岩战斗的胜利经验,部署下一步行动:红一军团第四军、十五军和红五军团第三军为攻漳主力;红五军团第十三军留驻龙岩保障后方;闽西军区红十二军在上杭、武平一带警戒粤敌。

      4月14日,负责攻漳的东路军各部按时集结于龙岩,向漳州进发。4月15日,中央红军东路军进抵南靖县马山宿营。

      漳州地处平原,开阔平坦,仅在西北部有天宝大山山脉作为天然屏障,国民党张贞部四十九师早就将主要防线设于天宝大山,企图利用天险阻挡红军的进攻。其主要兵力部署是:以一四六旅驻守风霜岭、十字岭、天宝山主阵地,旅部设在天宝圩;以一四五旅驻守榕子岭、笔架山,旅部设在靖城。

      据此,毛泽东和东路军首长作出的部署是:红四军在左翼担任主攻,红十五军在右翼担任助攻,红三军在南坪附近作为预备队。

      4月19日拂晓,天宝战斗打响了。红四军的主攻部队在机枪掩护下,以风霜岭、十字岭为主攻目标,向敌人猛烈进攻。十字岭守敌一四六旅陈启芳团以机枪连为前锋,向红军战士疯狂扫射。红军战士奋不顾身,冲锋在前,喊杀声响成一片,奈何敌人占据高地,担任前锋的红军部队发起数次冲锋均未奏效,不少战士倒下了,鲜血染红了山涧。

      关键时刻,毛泽东来到前沿阵地寨前山亲自指挥,加强兵力进攻十字岭边上的五峰山,而后从五峰山向十字岭俯冲。敌人阵线顿时乱成一团,很快被击溃。上午9时左右,红四军全线突破敌军防线,红三军跟进。两军协同直插天宝镇东面茶铺,追歼驻守天宝镇的一四六旅。一四六旅旅长王祖清临阵逃脱,副旅长及大批官兵被俘。

      与此同时,佯攻宝林桥的红十五军也逼向靖城一四五旅旅部。一四五旅急忙撤出榕仔岭、笔架山阵地,退守靖城。一四五旅旅长杨逢年见败局已定,“割须去袍”,泅水而逃。四十九师师长张贞从前线败退回城内,烧毁军械库,带着少数亲兵弃城而去,至下午3时,战斗胜利结束。

      红军进漳,共歼敌4个团,俘敌1674人,缴获步枪2331支、机枪9挺、火炮6门、枪弹133200发、炮弹4942发、炸弹242枚,是一次完胜的战役,也是攻打中等城市的成功范例。

      4月20日上午8时,红军举行隆重的入城典礼。红四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三团走在最前头,全团司号员集中作为前导,团直后面5个步兵连和机枪连排成4路纵队。快进城时,值班员一声口令,军号齐奏,部队迈着整齐的步伐,高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声伴随着队伍行进在漳州大街上,大街两旁挤满群众,热烈欢迎红军进驻漳州。开进漳州的红军队伍,以她威武雄壮的阵容、蓬勃向上的朝气给漳州城的百姓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

      分兵各县 扩红筹款

      中央红军进驻漳州城后,毛泽东迅即对下一步工作作出部署:“以龙溪圩为中心,向南靖、平和、漳浦、云霄、龙溪五县扩大游击战争,创造小红军,建立小苏区。”

      随后,红军各部按毛泽东的工作部署,分赴漳州各县:红四军一部分留驻漳州,一部分开赴石码、角美、海澄、长泰一带;红三军到漳浦、云霄一带;红十五军到南靖、平和一带。中央红军协助漳州地方党组织恢复工会、农会,发动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并建立地方武装打击土豪劣,发展游击战争,扩大农村根据地。4月下旬,中央红军指导漳州党组织成立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随后又建立了中共漳州中心县委。随着农村红色区域的扩大,漳属各县先后建立苏维埃政权,漳州由此成为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

      在进漳红军的推动下,闽南党组织领导的武装力量得到空前的发展和壮大。5月下旬,中央红军在漳浦县城郊区对漳属各县的武装游击队进行整编,并选派一批军事干部参加,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闽南红三团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闽南革命斗争的中流砥柱,也成为中国革命武装力量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此期间,红军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抗日宣传,扩大了我党我军抗日反蒋的政治影响。漳州各界人民在红军的号召下,踊跃参加红军,苏静、高捷成、蘇精诚、李兆炳等人都是在此时参加红军。据统计,红军在漳州扩军达1500多人,其中参加中央红军900多人,参加闽南地方红军600多人。

      红军驻漳期间还有一个主要任务——筹款筹物。进驻漳州城的翌日,毛泽东在芝山红楼里召开的东路军师长、师政委以上干部会议上,就明确了筹款方式为“向地主豪绅筹款”“对民族资产阶级、小商人的政策为自愿捐助”。红军遵循毛泽东规定的筹款政策,以铁的纪律和模范行动赢得了漳州人民的理解信任,筹款筹物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不到一个月时间就筹得100多万银元,并筹集到大批粮食、食盐、药品、布匹等重要物资。“在漳州,我们每人发了一顶红星帽,两套灰布列宁装,一条皮腰带,一双绑腿,两双胶鞋和一块银元,还看了一场无声电影,真是皆大欢喜。”许多当年参加过漳州战役的老红军,回忆起漳州战役,依然印象深刻。中央红军在这场战役中缴获的大批军事物资、筹集的百万银元以及重要物资,很好地解决了红军的供给问题以及中央苏区的生存发展。尤其是百万银元运回中央根据地后,对中央苏区金融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也为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1932年5月底,中央红军东路军圆满完成东征漳州的各项任务,踏上了回师闽西赣南苏区的征程。

      凯歌高扬 丰碑永恒

      时光流转,岁月铭记,近90年来,东征凯歌依然在漳州上空高扬、回旋,漳州人民从不曾忘记这段熠熠生辉的革命历史。

      漳州芝山大院内,在绿树红花的掩映中,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纪念碑巍然耸立,与毛泽东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交相辉映。光辉历史,丰碑作证。曾经见证过一代伟人和无数革命先锋丰功伟绩的芝山红楼、承载着红军革命精神的纪念碑,已然成为漳州的红色地标,漳州人民心中的精神丰碑。

      中央红军在漳州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也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红军进漳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激励漳州人民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财富和精神动力。漳州人民一以贯之地弘扬红军革命精神,唱响时代主旋律,艰苦奋斗,经受种种考验,取得了各项事业的新胜利,先后涌现了谷文昌创业精神、龙江大局精神、中国女排拼搏精神、“漳州110”服务精神等。

      汲取历史滋养,激励奋进力量。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和弘扬红军革命精神,焕发继往开来干事创业的豪情壮志,书写更加辉煌的历史新篇章。

      本文标题:漳州战役奏响东征凯歌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867462.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