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桂芹
江苏省沭阳县湖东中心小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小学阶段课外阅读应不少于145万字。小学生自主能力差,如果仅靠课内阅读,很难达到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更谈不上通过阅读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了。因此教师在完成课文教学目标后,有效拓展阅读,在阅读中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智力。
一、立足教材,拓展阅读宽度
“一纲多本”的指导思想,极大丰富了语文教材,通行的每一版本语文教材都蕴含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被选入语文教材的文本都是经过细细斟酌、精挑细选而来,这些文本既具备较高的文学价值,又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协调,因此是语文阅读的一大重要资源与宝库。为此,开展拓展阅读教学,要首先立足语文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文本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寻找恰当的角度进行拓展阅读教学。立足文本是拓展阅读的基础与前提,但拓展阅读却不能局限于教材文本这一范围,而要跳出文本的束缚,拓展阅读内容,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内部动力。激发阅读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种对阅读的热爱,将会使其受益终身。为此,教师要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提高阅读内容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例如,在小学这个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薄弱,为此,教师可以推荐一些故事性强、附带插画的相关书籍,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也可以订阅一些小学语文报刊,有价值的小学语文报刊往往集知识性、趣味性、丰富性于一体,是进行语文拓展阅读的重要领域。二、课后推荐,拓展阅读广度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因此,一篇课文学完后,当学生意犹未尽时,教师都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使阅读向课外、课后延伸。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水浒传》等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如教《草船借箭》,便把学生带向三国;教《猴王出世》,便把学生带向《西游记》;教《威尼斯的小艇》和《金钱的魔力》时,带学生走进世界短篇小说大师马克·吐温;在学完《普罗米修斯》之后,让学生找找其他的神话故事读一读;在学完古诗《赠汪伦》和《别董大》之后,让学生课后搜集描写友情的古诗……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见机行事,抓住机会,让学生始终保持对课外阅读的热情。如:向学生推荐书目前,依据推荐书目中的有关内容,设置一些富有情趣的悬念,或选取精彩片段进行朗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上《意大利的爱国少年》时,我告诉孩子们: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应该学习和具备一些良好的品德,人类世界的美好、善良、真诚,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用爱去呵护。